LV. 26
GP 2k

【閒聊】有人會覺得的以前的某些電影、劇的拍攝手法特效反而比現在更好嗎?

樓主 但丁 s3637613
GP18 BP-
在這超級英雄滿天飛的年代,各種擬真華麗的戰鬥特效讓大家看得大呼過癮。
但是依舊沒有那種拳拳到肉的毀天滅地感。

不過最近又回味某個神劇,而該劇的拍攝手法和運鏡在九零年代的電影包括至今我依然覺得很神

此劇就是【我和殭屍有個約會】,台灣三立當時是叫殭屍探長。
雖然是港劇但我真的覺得這部影劇的拍攝技巧真的不輸給當時的相似類型的武打電影。

像是讓你體驗一下殭屍那無可挑剔的移動速度以及強悍的超級力量第一人稱視角。
像這種看似真的把一台幾噸重的車子輕鬆舉起來的拍攝手段,我想好萊塢的超英電影都沒這樣讓英雄表現過吧?幾乎都靠特效。像這種實際拍攝已經沒有了。
尤其把車當球在砸根本像是在呼吸一樣的簡單。
這麼的輕鬆浩克看了會哭鼻子的!!!

也讓你見識由天而降居高臨下的排場。


還有戰鬥場面真的詮釋了什麼叫視覺震撼


超級速度要怎麼呈現,我個人喜歡殘影來體現速度感,像閃電俠或快銀那種放慢的華麗速度不知道為什麼看起來很無力,尤其是遇到打鬥的時候這種呈現方式反而爽度大減。

像是下圖天佑第二次和徐福交手的片段,兩人超速打鬥的同時周圍的路人是停止不動的。
接著要突顯出兩人的速度誰強誰弱,所以路人一樣不動,但天佑的動作明顯變慢了,而徐福雖然放慢動作但依然還是快如殘影。
第三回合
第一次和堂本靜的戰鬥
第二回合
第三回合看看這強悍的殭屍之力

幾乎每場戰鬥都會看到殭屍的瞬移速度

最後還有在飛行中的飛機上游刃有餘的戰鬥,乘客們和機長副機長都一臉莫名奇妙。


這些拍攝技巧說真的一點都不輸幾千億的好萊塢特效。
雖然以現在的眼光看這部老劇的特效會很粗糙,但在當年可是超神的。
而且如果資金足夠光是三隻殭屍的混戰場面絕對比復聯的紐約之戰還猛十倍。


看了很超英電影或是熱血日漫改編,包括香港自己拍這類魔幻戰鬥也沒有亞視這神一般的運鏡和武指。

一直都蠻想看到以前的拍色風格加上現在的好萊塢特效,覺得可以讓觀眾感受到二次元的戰鬥真的可以實現在現實世界的錯覺。

不過國外有復仇者聯盟,我們亞洲可是有殭屍聯盟呢
最後給你們聽一首況天佑的背景音樂


18
-
LV. 46
GP 6k
2 樓 FN~披著人皮的怪物 ejay1014
GP10 BP-
看完樓主的文章之後,我是覺得各有其優缺點啦...
我以我熟的日本特效片系列─假面騎士來舉例好了:

這是在2000年推出的"假面騎士空我"的部分片段,
直接騎機車然後這樣戰鬥的電影、電視劇,基本上在2000年之後就已經越來越少了,
就算是作品裡有出現機車跟戰鬥的橋段,極大多數還是以"分開拍攝"or"騎乘時用武器攻擊"的方式拍,
這種"直接拿機車當武器"的戰法...真的很少見了...
(拜託不要有人拿李連杰的"救世主"那部電影來回我...OTZ

至於超速度or超加速方面,我這邊也有兩種表現方式:

這是2003年撥出的"假面騎士555"的片段,在使用了ACCEL WATCH之後他會進入加速模式,
這邊的拍攝手法是用"主角本身動作速度加快"的方式拍攝

這是2006年撥出的"假面騎士兜(KABUTO)",這邊的超加速叫做"Clock up",設定是"在使用騎士系統之後得轉成輕裝模式(Cast off,然後是可以把裝甲穿回來的)後才能使用",
拍攝手法就是"周圍畫面減速,戰鬥中的人則是正常速度"來拍攝


這是在2009年推出的"假面騎士W"中的二騎─假面騎士ACCEL的第二型態大決,在一段時間內(9.9秒內)的快速攻擊,這邊比較偏向是"變身者本身的身體能力+強化服的效果",
拍攝手法跟555的加速方式比較接近,也同樣有時限(兜的是自行開關)


追加放映:2014年開始播出的"假面騎士DRIVE",這不是騎士本身的能力,反過來是"反派怪物本身的基本能力"─重加速,乍聽之下很像是"重力+速度"的感覺,實際上是"在一定範圍內的時間流動減緩,然後我們會有感覺動作變慢了"這樣...
拍攝手法就跟兜的方式一樣─"周圍減速而怪物正常移動"...



至於哪個比較好...
我只能說「經歷過老式拍攝手法的,會容易覺得動用電腦特效的會有時"過於華麗"的感覺」...

(最後補充,我貼的這幾部假面騎士,只有空我是沒有電影版的)
10
-
LV. 34
GP 2k
3 樓 浦塔羅斯 ulatarosu
GP1 BP-
先推薦一部講解影片

懷舊評論狂:CGI是否被使用過度?
※如果對聽力沒什麼自信的話可以找B站翻譯版。
>>>>>>>>>>>>
簡單講一下本影片重點
最初CGI特效是會混合實際事物來使用,然而它的成功&方便性引發了跟風使用→濫用,導致觀眾〝已經習慣、並能分辨出CGI特效了〞。

當你知道眼前的東西不是真的,感覺就會大打折扣。
>>>>>>>>>>>>>>
並不是以前的手法比較好,而是以前有虛實混合,拍出來的東西能讓你感到〝真實性〞。

◎突變第三型
當初的怪物是用模型+定格動畫去做導致怪物動作很慢、你可以清楚的看到模型的樣子,那種噁心感不是閃一下就過去的CG動畫能比擬。
1
-
LV. 13
GP 3k
4 樓 龍魂劍少 jackyetr2002
GP1 BP-

作者標示-非商業性

本授權條款允許使用者重製、散布、傳輸以及修改著作,但不得為商業目的之使用。使用時必須按照著作人指定的方式表彰其姓名。

這一部的特效在當時沒話說
就算把它放到現在的電視劇來看
也是能排得上前幾名的
尤其是版大說的速度感用殘影來表現
而不是用慢動作
這點就很讓人佩服了
1
-
LV. 26
GP 2k
5 樓 但丁 s3637613
GP7 BP-
※ 引述《ulatarosu (浦塔羅斯 )》之銘言
> 先推薦一部講解影片
> 在新視窗開啟影片
>

> 懷舊評論狂:CGI是否被使用過度?
> ※如果對聽力沒什麼自信的話可以找B站翻譯版。
> 簡單講一下本影片重點
> 最初CGI特效是會混合實際事物來使用,然而它的成功&方便性引發了跟風使用→濫用,導致觀眾〝已經習慣、並能分辨出CGI特效了〞。
> 當你知道眼前的東西不是真的,感覺就會大打折扣。
> 並不是以前的手法比較好,而是以前有虛實混合,拍出來的東西能讓你感到〝真實性〞。
> ◎突變第三型
> 當初的怪物是用模型+定格動畫去做導致怪物動作很慢、你可以清楚的看到模型的樣子,那種噁心感不是閃一下就過去的CG動畫能比擬。

講到圖變第三型,讓我想起假面骑士Shin的變身畫面

看的人要有心理準備,因為這變身會顛覆你所看過的假面騎士變身。
只可惜生不逢時,不然可以像牙狼一樣在深夜時段撥出。

其實作者石之森說過假面騎士就是融合蝗蟲基因的改造士兵,頭盔與戰鬥服的能力是要讓真假面騎士變身後可以把可怕的樣貌遮起來,並且用自身提高(變身後)的身體數值再配合裝備的附加能力。
才是假面騎士的由來,而裝備說的就是腰帶。

可惜觀眾不買單,所以才會變成我們所熟知的假面騎士
觀眾喜歡的假面騎士就是帥哥帶腰帶擺pose的變身,而不是帥哥痛苦變成蝗蟲人的設定。

假面骑士Shin裡對改造人的定義:
改造士兵,財團的向軍事力量強大的國家以銷售為目的製造出的改造人的總稱。生物武器。改造的水平分成3階段。

Lv.1 人體基因情報不治之症,或靠近那個難治之症發病可能使的因子一邊排除,使人體本身強化。

Lv.2 對“Lv.1”再次進行改造,將各種機械埋入人體,增強人體機體。發揮出強大的輸出功率和防禦力,人類的形態=改造前樣子的基本無法發揮能力,Lv.2無法像Lv.3那樣自由變換外貌,因此人工皮膚的擬裝是必要的。另外,機械的改造使生物的自我進化的能力丟失,但會隨著戰鬥而積累經驗讓基本能力上升。儘管豪島有些像機器人一樣遲鈍的動作很多,但武器是的性能無可挑剔,所以財團在這個階段的改造士兵作為量產商品出售了。 除了在本作中登場的豪島,雨宮慶太也設計了以蜘蛛為原型的士兵。

Lv.3 提取出其他生物遺傳信息編入人體中,使人體本身的遺傳信息改變,人體根源性的強化。與“Lv.2”將機械埋入人體相對,“Lv.3”是從生物性上強化人體,所以自我進化的能力讓人瞠目結舌。與“Lv.2”相比輸出功率和防禦力較差,但也可能隨著戰鬥而積累經驗能力提高身體能力。

假面骑士Shin的介紹:
變身者:風祭真。
將蝗蟲的遺傳基因編入身體的風祭真變成的局部戰用游擊隊士兵。情緒高漲時(主要是憤怒的感情)會因為細胞的活動開始活性化,蝗蟲基因內的“X-α件”受干涉細胞的活性分泌物在體內釋放,使細胞在體內引起急劇的變異從而達到變身的效果。 與兒子新變身的改造士兵Lv.3同樣被稱作假面騎士Shin,為作區別而稱為“ 假面騎士真 ”。在HERO SAGA《MASKED RIDER SHIN EDITION -終焉的開始,開始的終焉-》中亦有登場。

身高: 199.9cm
體重: 90.0kg
跳高: 114m
跳遠: 232m
拳力: 2.8t
踢力: 4.2t
特性: 快速再生
速度: 100m/3.34s

能力:
人類形態時也能發揮出常人2.5倍~4倍的運動 真的變身過程 能力與強大的精神力。變身後戰鬥力是人類的十倍以上,視情況能發揮出戰勝步兵中隊的實力。

以堅韌的肉體為武器。 與同為Lv.3的鬼塚不同,真的額頭上有著控制器官的“第三隻眼”的存在,因為有這個真變身後才能保持著自我和理性。

觸角·超級感應器(Hyper Sensor)能感知周圍的溫度,確認敵人的存在、位置、大小。

眼·貓眼(Cat Eye)同時具備複眼與單眼的能力。

超振動尖刺(High Vibrating Nail):兩手前臂上的銳利的爪,可以刺入敵人身體撕裂皮膚。

撕裂刺(Spine Cutter):小腿的尖刺,高振動可切斷敵人身體。 全身覆蓋著有著陶瓷5倍強度的甲殼細胞,皮膚能吸收75%的衝擊。就算負傷也會以正常人的5000倍的細胞分裂速度而恢復,手臂沒了的話0.03秒再生,只要全身的87%都還在用不到0.1秒就能痊癒。
可以不用呼吸在水下活動大約30分鐘左右。

唯一也是最大弱點就是高溫,真是生物,在700-800度的火焰下約5分鐘就受不了了。低溫的話,在零下10度的話還是可以發揮出100%的能力。
真還有強大精神力(劇中未使用)和心電感應能力。

皮套 有兩種不同的頭盔。一種是表情用,面具的內部設置有裝置,利用背後的鋼絲能操縱眼睛與口部活動。另一種是Up用,是作為展示以及動作場面時使用的頭盔。

老爸的假面騎士真
兒子的假面騎士新,兒子時代已經開始裝備廣為人知的腰帶和皮褲

而假面騎士真的變身又讓我想起好萊塢的強殖裝甲。
還有路克天行者也變成怪物了。

第一集的優點就是變身超真實還有那生動又不輸突變第三型的怪物裝扮。
只可惜武打是硬傷,否則真的會是神片。
第二集則是真的變成了神片,只是打鬥片段很少,不過打的很扎實。

我想特攝片拍成電影就是強殖裝甲這樣吧,當然以現今的特效技術加上當時的拍攝技巧會更棒。
但也是一樣這些好作品通常都是粉絲向,真得很可惜。
論武打方面香港第一,接著是日本的特攝第二。

光是強殖裝甲的打鬥方面就比美隊2的戰鬥還要穩,根本質勝過量。
我不是專業的評論,甚至連業餘也不算,但是我對武打的運鏡拍攝技巧還有力量感方面多多少少還是有基本的觀察度,要怪就怪港片的武打真的是天下無敵,把我的胃口養大了。
但不管是DC還是漫威有時候覺得他們的打鬥運鏡真的很糟,DC的打擊感有勝過漫威但擊中對手不懂為什麼要晃鏡頭,想看清楚實實在在的力道都不行。
而漫威勝過DC的一點就是鏡頭晃動較小,但打擊感好像是在打等身大的布偶,看起來軟綿綿的。

也些人或許就是為了看爽度,不會在意這些只在意特效,但對我來說DC還是漫威能夠讓我爽的真的就只有場景的破壞程度以及華麗的特效比打鬥還要爽。

7
-
LV. 50
GP 17k
6 樓 雪之王女‧F‧巧可奈 KANNA2010
GP1 BP-

作者標示-非商業性

本授權條款允許使用者重製、散布、傳輸以及修改著作,但不得為商業目的之使用。使用時必須按照著作人指定的方式表彰其姓名。

儘管個人在高中時期就已是該劇粉絲之一,甚至就連家人也很愛看,

但對於將《我和殭屍有個約會》改編拍成電影版,老實說不太看好,

畢竟如今的大環境早已與當年有很大不同,若真想拍該系列的電影版新作,

勢必難免會有中資的介入,一旦有中資介入製作就難保不會走味......
1
-
LV. 50
GP 28k
7 樓 終末の詠嘆調 KJ52QP3R
GP1 BP-
以前的化妝技術

真的贏過現在很多電影

例如突變第三型這部作品

真的比現在的異形電影還要經典太多
1
-
LV. 44
GP 3k
8 樓 74蘇 QOOO74
GP0 BP-
5樓的 假面騎士 變身好帥喔

感覺很適合多年前火紅的火星異種


0
-
LV. 20
GP 34
9 樓 Liang Z02020423
GP1 BP-
我很喜歡找7、80年代的恐怖片來看
那時候的拍攝手法可能沒有現在電影來的細緻
有些經費可能也不是那麼的充足
但呈現的效果卻精彩多了!!
像《突變第三型》當中的經典片段
又或者是大衛·柯能堡的《變蠅人》跟《錄影帶謀殺案》


即使這幾部作品距今都已經3X年了~
但噁心程度還是海放當今許多的恐怖片






1
-
LV. 32
GP 2k
10 樓 Sebastian kevin76121
GP2 BP-
以前因為電腦動畫不純熟
所以更注重於氣氛營造
像是咒怨,貞子只需出現一幕就夠恐怖了
現在則是動畫多到像是看魔戒
還有侏儸紀公園
每次恐龍出現都一定有鋪陳
像是經典的水杯震震震
而侏儸紀世界就是給你滿滿的恐龍而已
2
-
未登入的勇者,要加入 11 樓的討論嗎?
板務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