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是大人、小孩,是男人、女人,是學生抑或是上班族,都可以練習這篇文章中所提到的方法,也許你會在很短的時間內,也許十分鐘,也許會在很長一陣子,兩三個月,看見它的效果。
都有可能,但,請多給自己一點耐心一點、柔性地引導自己。
一個人無法平靜,在於內心的想法、感受、慾望太多、太旺盛、太強烈。
所以取得平靜的唯一道路,就在於減少不必要的心理活動。
然而,無法透過頭腦來解決頭腦,往往難以藉由告訴自己「不要胡思亂想」、「沒事的,別怕」來取得平靜。
所以,我們要妥善地運用頭腦,在不必要的時候,減量使用、減少使用,甚至不要使用它。
怎麼做呢?
很簡單,
「將注意力停留在身體上」。
在不需要特別使用頭腦的時間、地點,將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體上。
比如,搭公車的時候,可能坐在椅子上,距離公車到站還有一小段距離。這時,就可以練習將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體上,感受自己的身體坐在椅子上,手也許是放在膝蓋上,那就感受自己的雙手與膝蓋的接觸面,傳來的溫熱感,或者冰冰冷冷的感受、感受雙腳的溫度,或包裹在襪子內的舒適或不舒服的感受……
不需要太長的時間,只需要將注意力放在上面就可以了。
你不需要將計時器拿出來,緊張兮兮地按下開始鍵,然後如臨大敵地正襟危坐,當然,如果你原本的姿勢容易讓身體緊繃,可以先調整一下姿勢,讓自己的身體不用承受這麼大的壓力,放輕鬆一點。
每天需要練習幾次?一週七天,每天都要練習嗎?每次要練習多久?這都是看個人,如果你用心聽一首歌,你不會想破頭地去研究:我應該要聽這首歌幾次?是不是每天要聽一遍?每次一定要聽滿半小時?不聽會不會怎麼樣?
就只是在音樂撥放的當下,用耳朵去聽而已。
當然,一開始也許你還是會胡思亂想,甚至,如果你在情緒旺盛的當下,看到這篇文章,展開了練習,也許你還會發現:「這個人根本胡說八道嘛!根本一點用也沒有!」又或者,你會發現:「咦,怎麼這麼神奇?剛剛我還很悲傷的,為什麼現在我覺得好多了?」
這不一定,如果有念頭、有情緒,不需要強迫自己把它完全消滅掉,這不是一篇鼓勵你跑道瀑布下,脫光光接受冰冷流水沖激的苦行。
只是單純地去感受,如果無法單純地去感受,只需要一點點注意力也可以。
如果你一直產生想法,一直陷入情緒中,那也沒關係。十秒的時間,就算你每半秒就會陷入頭腦的情緒風暴之中,依然,你有半秒的時間沒有使用頭腦。
當你漸漸停止過度使用自己的頭腦,頭腦也會逐步地恢復正常運作。
但只要你願意一點一滴地慢慢練習,就能讓自己的注意力安住在身體上,而不是跟著你腦海中的思緒與情感,一下子玩雲霄飛車,一下子神遊物外。
當然,人生中的各種煩惱,取決於不同的人生層面的完成度,可以是物質上的,也可以是人際關係上的,又或者是某種技藝上的自我價值實現。
但這個靜心的方法,並不妨礙你去展開行動,相反地,如果你的心無法為你帶來平靜,那麼,祂也無法為你帶來任何其它的事物。
祝福各位都能達成圓滿的人生,不管是否透過這篇文章有所收穫,願諸君幸福。
2020年10月19日 補充更新:
個人一直是以觀察感受、念頭為主要的練習方向,在這邊文章剛寫完的時候,那陣子因為狀態很差,所以是以觀察身體、感受寂靜為方向。
所以這邊跟大家分享,感受與念頭的部分,其實,順其自然一直是修習這個方法的核心之一,雖然也會隨個人的狀況、心結,可能碰上無法順其自然,對內心的念頭感受、對外界的人事物充滿排斥與抗拒的狀況,但這都是一個過程,如同暴雨洪流,有的河道能承載不溢流,有的河道雖然努力在拓寬疏通了,但終究是趕不上這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雨,因而引發了洪水氾濫的情形。
所以,即便是偶爾要逃避,也沒有關係,當然,也不一定要用這個方法。我以「平靜」為命題,寫了這篇文章,但在不斷練習感受與念頭的情況下,也有諸多其它因素所影響,現在,平靜的時候是有的,但我的感受變得更豐富了,生命不再像是從前那樣死寂。
對於那些不追求平靜,或許渴望快樂,或許渴望抒發情緒的人而言,這個方法同樣是一個管道。
這過程中,你也可以看看韓劇,流流眼淚、跟著笑、跟著熱血沸騰,不需要時時刻刻緊繃,如同上緊發條的機器一樣,緊盯著自己的感受不放。
最後,人的注意力其實很容易偏向外在,當然這是不斷養成散失注意力到外界的結果,一種慣性,有些人這種慣性不強,很自然能專注在自己的事上,有些人要看狀況,有時可以專注,有時容易分心。
觀察身體感受的人,也可以試試我這幾天試過的方法,是捏著鼻子,然後閉上眼,將整個頭泡進水中,當然我是洗澡時這麼做的。(可能不是每個人身心或外界條件都適合)
在水中,外界的干擾因為水的隔絕,會變得很小,你會變相地,被迫與自己的感受、念頭相處。
一個人能閉氣的時間不會太長,所以大家可以運用這短暫的時間,大概就有足夠餘地的程度,不用做到快撐不住要缺氧而死時才呼吸,幾十秒也行,在水中,試著透過水創造的這種環境,去觀察自己的感受吧。
當然,你也可以單純地,不管是泡澡還是沖澡,去感受自己的身體與水流的接觸。
願各位能如願安住幸福,從煩惱中獲得恆久的解脫與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