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廳29日公布一項「國語相關民意調查(日文為:国語に関する世論調査)」,該調查除詢問民眾對日文字意的了解之外,也詢問日人「常用漢字」的修訂意見,根據《朝日新聞》中文網報導指出,這次有9成民眾最想使用的漢字,正是在311地震當年的年度漢字代表字「絆」。報導認為,足見東日本大地震而崛起的漢字正滲透至民眾日常生活中。
《朝日新聞》報導指出,「絆」過去並不是日本的常用漢字,但此次調查中,想使用這個漢字的人達到9成。能夠看出以當年311大地震為契機而被廣泛使用的該漢字,目前正滲透於民眾的日常生活中。
《東京新聞》也報導,這次日本文化廳針對常用漢字調查時也針對六個字進行詢問,其中在對於以「絆を深める(意指羈絆加深)」的例文進行詢問時,回答「使用漢字比較好」的人為90.0%。
這項調查是在今年2-3月之間進行,調查1960名16歲以上的受訪者,文化廳並於29日公布2018年度(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國語相關民意調查(日文為:国語に関する世論調査)」。
除了調查對日文使用的狀況之外,由國家所制訂的「常用漢字表」是一般社會生活中使用漢字的標準,但也有不在該表上,卻經常被使用的漢字,例如「絆」字就是類似的情況,該字在2010年常用漢字表改訂之際,因為在社會上使用的頻率沒那麼高,因此未被收入該表中。但幾乎在同時期,由日本新聞協會彙整的「新聞常用漢字表」中,則新增了該漢字。此次調查結果將在下次常用漢字表改訂時作為參考。
「絆」字是2011年由日本漢字能力檢定協會公布的年度代表字,當年日本發生311地震(日稱:東日本大震災),引發大規模海嘯,造成超過1萬5千多人死亡,2千多人失蹤,是日本史上最嚴重震災。
「絆」(日語發音KIZUNA),羈絆、牽絆,讓人跟人之間的感情更為擴散,患難見真情。
日文的「絆」並不是從中原或是西洋傳來的詞彙,而是和語的「きずな」。
和語的「きずな」本來是指栓動物的繩子,後來有人把「きずな」引申成深厚的情感關係。現代日語中的「きずな」這個詞多半就是指深厚的情誼。由於「きずな」原來的意思指的是栓動物的繩子,在中文的世界中,栓動物的繩子叫作「絆」,所以古代的日本人就借用了「絆」這個漢字來表現日本和語中的「きずな」這個詞。巧的是,中文的「絆」和日文的「きずな」後來都從具體的物轉為一種看不見的抽象概念。
雖然中文的「絆」和日文的「きずな」本來的意思都是指栓動物的繩索,而且詞彙意義的演變都是從具體的物轉為看不見的抽象概念,但是這並不代表現代中文的「絆」和現代日文的「きずな」的意思完全相通,也不代表兩者的用法完全一樣。
如果去查一下日華辭典,會發現有字典把日文的「きずな」(絆) 解釋成「羈絆」。其實這是錯誤的解釋。
「羈絆」這個中文不但沒有傳達出現代日文的「絆」的精神,反而讓很多日文學習者誤解了日文的「絆」意義。
中文的「羈絆」指的是束縛。主要用在痛苦、煩惱的地方。當然,也有一些作家在作品中用「羈絆」來形容親情或友情,親情友情雖然有溫馨正面的部分,但是這是反襯修辭手法。「羈絆」暗示了親情友情當中的不自由的苦澀部分。現代中文的「羈絆」在某種程度上是帶著負面意義的詞彙。
至於現代日文的「絆」是非常正面詞彙。日文的「絆」如果用在家庭的話指的是親情連帶關係,翻譯時可以直接譯作親情。如果用在朋友之間的話則指的是友情連帶關係,如果要翻譯的話,可以直接譯作友情。當然,如果強度不夠的話,其實還可以加上濃厚、厚重等形容詞來強化意義。不過要注意的是,「絆」所表達的「情」雖然濃厚、厚重,但是並不沉重。親情和友情或許有沉重的部分,但是日文的「絆」指的並不是親情和友情中的沉重的部分,「絆」指的是而是好的那一部分,而且這個好的部分是切不斷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