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我文組的 不懂能源但是依照正常的邏輯思考核電供電穩定 又便宜那為什麼政府要蓋一堆有的沒的發電廠?例如太陽能 風力我看台電的網站 太陽能晚上的時候沒電然後風力發電只有0.0幾%而已那為什麼政府還要花大錢發展一堆有的沒的發電不用多一點穩定又便宜的核電?把這些再生能源廢掉 根本就也沒差吧? 才佔零點幾%而已到底為啥要浪費錢?
※ 引述《iamsowei (里予木各火乍弓單米青)》之銘言認真回你,台灣能蓋核電廠只有5個地方(其中還有一個被拿去蓋大潭火力發電廠)如果要增加核能發電的話,只能在目前的核電廠內增加機組(核電場都有預留增建新機組的空間)但由於種種緣故,像是對於核能的過度恐懼等原因,使得核能相關設施不斷遇阻(像是之前反核團體開車衝撞核電廠導致保全死亡、蘭嶼的罐頭工廠與輻射謠言勾起民眾情緒等等)曾經核能的確是全世界都看好的能源,但自從無圍阻體、非拼裝、高濃度的車諾比因實驗失敗出事後,就有各種小說漫畫電影等創作,開始把輻射、核電與突變、爆炸、核彈等扯上關係,近一步使恐懼輻射的情緒蔓生而現在,幾乎全世界都承認核能是乾淨的能源,公認以核能與再生能源來降低碳排是目前最好的方法時,仍有一群人會因各種原因來扭曲、超譯資料、甚至以造謠方式來恐嚇民眾或許有些反核的人是真的想為台灣盡一份心力,但只能說可惜的是,”通往地獄的路是由善意鋪成的”,過度的反應反而容易造成更嚴重的結果(註1)註1:可用福島的撤離距離作為例子,其用線性無閥值模型(註2)來估出的距離過大,導致由於撤離不及造成的醫療疏失以及因對輻射恐懼而自殺的死亡人數,遠大於此模型所估出來,可因此距離而免除提升罹患甲狀腺癌的人數註2:毒物在極低劑量時往往觀測不到對生物體的影響,所以在低於某個劑量(註3)的樣本數會是0,而從此會產生出3種模型,第一種就是線性無閥值模型,此模型假設”無論劑量多小都會對生物體有害”,第二種線性閥值模型則是假設”在某個劑量以下就會對生物體無害”,第三種模型比較難被一般民眾所接受,其假設”低劑量反而對生物體有益”(但卻與現實觀測到的最為貼近)註3:像是食品添加物的法規劑量,通常就是由此最低劑量來決定,像是除以100或50(各國家不同)
權和利啊反核能有選票,能換取權力利益不用說了,風電台灣要投入2兆,這是什麼天文數字其中的利益大到轟動全世界了,呵呵...一條國道三號,貫通台灣南北的高速公路,造價2000多億核四當初用世界最貴的造法,如果不論之後違約之類的賠錢,這個世界頂尖貴的核電廠約2700多億現在世界各地的新核電廠,造價一般不超過900億更不用說那些更便宜太多的火力發電廠所以花2兆,做一個夏天不能發電的輔助設備是什麼概念?等於20幾座國外最新的核電廠...只能說,錢啊~天文數字的錢啊~裡面有多少油水,想都不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