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OPO溫馨提醒,圖爆炸多,請注意!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朝聖大會!今年規模感覺滿大的,分成兩館,一天逛不完,今天只稍微逛了一館。因為是跟板友一起逛的,如果發文拍攝內容有重複請見諒。
簡單做個目錄
1.貓頭鷹 (主委加碼 不然貓頭鷹其實是在二館)
2.全漢
3.微星
4.華碩
5.技嘉
6.TT
7.Cougar
8.Antec
9.其他 (先馬/PNY/Team/G-skill/九州/聯力)
10.ShowGirl (只有3張)
1.貓頭鷹
身為信徒當然放第一個,這次貓頭鷹意外滿多新品的,但不少是聯名合作款。
攤位全貌,比去年大了一倍吧。
與Antec聯名機殼 Flux Pro,不過這幾張主要是在Antec攤位拍的。
預裝風扇皆為貓頭鷹G2版,頂蓋、內部部分改成貓頭鷹屎色。
之前貓頭鷹有隱諱地放出這張的其他角度,但很快就被人猜到是啥。
貓頭鷹自家也有展示,但標示為樣機。
聯名款 Framework Desktop 迷你電腦
規格表,預計2025 Q3可購買,起購價1279歐元。
規格/價格跟Framework Desktop起價一樣,應該只有CPU風扇改成A12x25 HS低轉版。
聯名ASUS RTX5080 貓頭鷹版顯示卡
這張顯示卡華碩攤位也有展,3顆A12x25 G2風扇,預計2025 Q3 ETA。
個人華碩攤位拍比較多張照片,大概規格是4槽厚、39cm長,頂到肺了。
14cm風扇版的桌面風扇導風罩,預計2026 Q1推出(這都能拖這麼久?)
黑色版NH-D15 G2及NF-A14 G2風扇,預計2025/9月推出。
G2版A12x25風扇,也是預計2025/9月推出。
背面圖表標示G2版1800轉風量還比2000轉的A12x25多10%
聯名Pulsar Feinmann滑鼠,內建4cm風扇滑鼠,也是樣品機,尺寸偏小。
有點忘記啥時上市,可能也是2025/9月
貓頭鷹鍵帽,這已經在Drop賣好一陣子了,鍵盤可能找剛好同色的來配
但鍵帽ABS材質就純蒐集用了,價格記得100美金up。
聯名海韻Prime PX超短版ATX電源,長度僅12.5cm,預計2026 Q2推出。
有800/1000/1200w,搭A12x25 G2風扇,相比Prime TX貓頭鷹版只用舊款A12x25
AIO一體水冷,貓頭鷹終於墮落了啊。
採用Asetek G8 V2架構,水泵有3檔轉速可調,預計推出420/360/240mm規格,
冷頭無光設計,預搭A14x25 G2或A12x25 G2風扇,可選購80mm風扇幫助VRM等散熱。
但個人還看不出這咖風扇要怎麼裝上去。
介紹小卡
自研的無水泵散熱器,當時旁邊有歪國人在跟貓頭鷹馬尾哥講話,就只拍了張照片
2.全漢
今年全漢的攤位在滿角落的,規模也小了點,但反而是個人進展場後最先逛的攤位。
首先是經過NV SFF認證的迷體ITX機殼S550,這咖跟九州風神CH160頗像,
但細節看起來是有改良,至少側板改成卡扣了,九州風神還要用螺絲拆比較不方便
新版金剛彈SFX及SFX-L電源
都升級至白金認證,SFX規格最高到1000w,SFX-L規格則到1200w,
目前只有黑色,之後應該會推出白色款。
各款ATX電源
全漢近幾年電源產品最大的進步應該是型號徹底簡化了(誤)
總之從型號尾綴GM、PM、Ti能輕易判度電源認證等級。
目前最高階MEGA Ti,顧名思義是鈦金認證,有1350及1650w兩種規格,也有黑白色可選。
據全漢說明目前全漢電源有台灣及全球兩條產線,台灣產線是MIT,全球則是大陸工廠。
空冷散熱器部分有Pro版的MP7P-B,風扇加大成140mm圓框規格。
數位顯示螢幕款散熱器ND-5,屬於入門規格。
比MP7還高階的旗艦款MP9-B
外型有點類似阿薩辛4啦,但是MP9是雙140mm圓框風扇,且鳳扇位置為前+中間。
上蓋為磁吸設計,可隱藏中間風扇。
維持全漢空冷散熱器安裝免拆風扇的優良設計,還不錯。
全漢版North機殼M570
規格表及特色說明表,旁邊的AX36是裝在機殼內部的水冷,主打可藏線設計。
自研特規120mm風扇,內建能顯示轉速及溫度的螢幕(側溫頭位於風扇上) 。
因為多了螢幕,風扇尺寸比120mm大一些,只建議安裝在機殼後方排風。
上面介紹到的M570就內建一顆作後排風使用。測溫則應該主要是測機殼內溫度吧。
M590機殼,比較吸引人的應該是有非透測版本
U660全塔機殼,具備9個PCIE槽能安裝多顯示卡,也具備整整18個3.5"硬碟安裝空間。
格柵前面板有點像華碩PA602。
內建UPS功能的特規電源,能搭配軟體顯示內部電池監控狀態。
主要給不能關機的工控電腦使用吧,一般消費者應該用不太到。
遇到據說是4Gamers的正妹採訪員
3.微星
微星今年在一館1樓及4樓都有展場,不過與DIY玩家有關的東西都在4樓
就用微星歪國帥哥後面的鈦金屬板超龍顯示卡當開頭吧。
但因為歪國帥哥在拍影片,只拍張照片就閃了。
內建螢幕的螳螂扇顯示卡,應該還只是展示樣品,個人沒細看。
微星50系列多了幾個新系列,這咖Inspire就是其中之一,淡淡的金屬金色頗好看。
但目前只展示5070Ti跟5060Ti版本
個人滿喜歡的Expert系列,有5080版本,但反正都買不到。
主機板系列主打新功能PinSafe,去除主機板背面的焊點刺刺,跪起來比較舒服。
感覺微星有比較認真推出AMD系列的主機板,X870 Edge Ti Wifi有推出ITX版。
部分擴充功能採用子卡設計,子卡前方為前置TYPE-C、額外2個SATA插槽等。
後方則為一個Gen4的2280 SSD插槽,整個ITX板子上有Gen5*1、Gen4*2,共3個SSD插槽,
應該是很足夠使用吧!?
X870E ACE板,回歸ATX大小,規格應該高於Carbon。
MEG VISION X AI AIO電腦,這咖電腦之前在原價屋有搶購活動,價格是15萬及25萬。
現場展示的是25萬的5090版,內部零件經整整合且搭配專用AI軟體、觸控螢幕前面板。
但如果是搭AMD CPU會更吸引人...吧?
現場解說人員示範操作,專用軟體運作滿順暢,螢幕觸控反應也相當靈敏。
旗艦機殼MEG MAESTRO 900,巨塔型三面曲面玻璃機殼。
微星為簡化這咖巨型機殼的安裝,主機板安裝區域可拆出成平躺裸測的獨立框架,
所有零件周裝完、測試沒問題後再裝回機殼,避免各種無法開機的窘況。
機殼採用曲面玻璃及彎折金屬構成,有種奢華感,展場人員說這咖賣上萬不為過吧!
底部為主要進氣孔,預裝3顆訂製款160mm風扇。
展示機搭配的是微星新款大螢幕可藏線水冷E13 360,注意看的話還可發現主機板左右側
設有兩咖螢幕,這也是微星的新產品。
這咖MEG MAESTRO 900可說是個巨大的魚缸,外觀質感好,也很適合展示,
但我還真不知道買回家要擺哪裡捏...
E13 360水冷,搭載可翻轉的6.3"長型螢幕,這尺寸可以說是直接擺一台手機進電腦裡。
簡化版P13 360水冷,搭載2.1"螢幕,冷頭有做隱藏扣具螺絲設計。
MAG Pano 130機殼,冷頭上那隻半身的龍有點逗趣。
在MEG MAESTRO 900及MAG Pano 130機殼都有出現的這咖螢幕也是微星新產品,
型號MAG Vision Lite 12,具備12.3"的尺寸、1920*720解析度,以TYPE-C連接。
能搭配微星多個系列機殼使用,長度為360mm,也能安裝於他廠機殼的360mm風扇位置。
但應該要搭配具備側邊360mm風扇位置的機殼會有最好的顯示效果。
從背後可看到TYPE-C線連接位置,上下左右各有3個螺絲固定鎖孔。
設置3個鎖孔主要功能是能針對不同尺寸風扇架的機殼進行微調。
幾款MAG新品的介紹,包括背插版X870E Tomahawk主機板,這下背插不限於intel陣營啦。
A1000GL 白色版1000w ATX電源,採用135mm風扇,主打靜音性及最新ATX3.1規格。
接著到ShowGirl講解中的AI互動及Vtuber聯名產品區。
據說聯名的Vtuber是英系的,受眾群可能都是英國人吧...台灣人可能沒這麼熟悉。
聯名機殼正面是半透明的投影螢幕,投射會動的Vtuber,真油。
聯名粉色主機板,很聰明地用了AMD陣營的。
其他聯名粉色鍵盤滑鼠及螢幕喇叭麥克風等,看來目標族群是女性啊。
以ChatGpt為基礎的互動型虛擬AI形象 MIA,雖然可用語音與他互動,
但主要是使用者以語音輸入並轉成文字後,AI以文字+聲音搭配虛擬形象嘴型來互動。
4.華碩
華碩這次看得比較雜亂,所以就簡單介紹吧。
首先是鍵盤滑鼠,鍵盤主打(半)無線+分離式設計的75%鍵盤ROG FALCATA。
為啥說是半無線呢,因為鍵盤雖然以無線連接電腦,但左右分離後是以有線方式連接。
ROG FALCATA主打可分離、可調高度、採用磁軸等特色,
可依使用者習慣調整成中間高啟的人體工學模式或是平坦的一般鍵盤模式。
新款Harpe II ACE 輕量無線滑鼠!這咖特色滿多的,應該值得期待,預計2025 Q3推出。
僅48G重量+與Viper Pro等知名對稱抓握、爪握鼠相似的外型,三模連接。
一般續航90小時,可透過滑鼠上按鍵切換成專注模式(我忘記華碩人員是怎麼介紹的了)
專注模式會關閉滑鼠燈效及切換成8K回報率,適合玩FPS遊戲時使用。
另外就是設定滑鼠免安裝萬惡GC或其他軟體,直接採用網頁設置,大改進啊!!
(我還是忘記華碩人員是怎麼稱呼這網頁設置方式...)
信仰背包
新款RGB電競椅,正面背部採用涼感材質+鏤空設計比較不悶熱,椅子也具備RGB燈效。
頭枕採用磁吸固定可換位置。
RGB燈效據說是外接行動電源方式供電,不知道能撐多久,但至少不用拖一條線了。
初音周邊
毀滅戰士聯名顯示卡,這張實體意外頗好看,金色邊框搭綠色本體,鰭片也漆成金色。
毀滅戰士款太陽神機殼
貓頭鷹RTX5080顯示卡
搭3顆A12x25 G2風扇,以手機測量大概38~39cm長,頂到肺的長度
厚度不準確目視是4槽,但感覺還有突出一點,最多可能到4槽半(5cm)。
機器人是機殼,內部是電腦零組件,胸口處為華碩曲面螢幕水冷。
Xikii Industry客製的FF07機殼,搭配ROG 5080 Astral顯示卡。
不過Xikii Industry比較有名的應該還是FF04 ProArt?
G700機殼,朋友評價比太陽神還好看。
特規TUF小主機T500,搭載筆電用i7-13620H CPU及5060Ti顯示卡,賣點應該是尺寸迷你。
CPU散熱採用訂製散熱器,以3根熱管連接到後排風的冷排及8cm風扇進行散熱。
接著是展場人員說還不能透漏技術細節的新款水冷+主機板,採用特規接頭連接
相比傳統方式可省去一堆線材。
但主機板及水冷都得重新設計+重買,考驗粉絲的忠誠度了。
傳統
新款
幾款OLED螢幕,包括採用WOLED面版的XG32UCWG及終於搭載DP2.1接頭的PG32UCDMR。
不過沒問何時上市,呵呵。
XG32UCWG
PG32UCDMR
去年還是很新鮮的東西,今年就看到好多廠都在推曲面螢幕水冷。
個人還很無聊去看各展場的Z890主機板PCIE快拆磨卡設計改了沒,結果都還在XD。
這點應該會被微星及技嘉笑好一陣子。
5.技嘉
技嘉今年主要展示AI相關產品,DIY玩家想看的比較少。
同樣是頂規Aorus Extreme系列主機板,Z890看起來就是比旁邊的X870E高級,情何以堪。
顯卡區一堆人卡著沒拍到,只好到外圍。技嘉的白主機板、顯示卡設計得十分認真,
應該是3家中最會做白色零組件的。
外圍個人比較注意是這咖機殼,不過忘了看型號是啥。
左右都採用開門式玻璃側板,加上前方厚重金屬面板,應該是實至名歸的的旗艦款。
6.TT
今年機殼/電源/散熱器廠商多集中在2館4樓,沒想到TT會在一館。
個人常常在TT展區看到名人捏,去年還前年看到電競耶穌,今年看到的是:
隨意從風扇開始吧,新款磁吸積木風扇,具備不同燈效。
側邊帶螢幕的試作樣品風扇,還沒有型號。
麥塊風格4面螢幕方塊狀水冷頭,好像也還是試作樣品。
今年TT的各款機殼一樣式顏色繽紛,25周年的繡球花藍今年又被新色淘汰啦!
首先是上蓋搭載曲面玻璃面板的View 390 Air。
主打特色是雙艙結構、上方曲面玻璃頂蓋、預裝CT20風扇等。
白色版內部可見幾個TT新產品,包括曲面螢幕水冷,今年還真的大家都有曲面螢幕水冷。
另一個就是終於經過改版的機殼內螢幕,等了幾年了終於啊~~~
個人滿喜歡這款深紫色,雖然拍得有點藍但他真的是深紫色。
View 600 TG,主打前面板多線條設計,大大小小共4塊玻璃面板...
TR100放大版的TR200及TR300,前面板能裝新款機殼螢幕。
新款機殼螢幕為6吋,這尺寸才是對的嘛,之前舊款真的太小啦!
深紫色是真好看。
據說這個薄荷草莓配色有被外國YTer相中,想把他直接帶回家。
其他一些舊款機殼改成面板貼木紋貼皮的試作樣品,好像材質還是塑膠,只是貼木紋貼。
側邊搭載螢幕的View 600 TG,沒意外應該能改螢幕的側面板會隨機殼附送。
特殊的薄荷+草莓撞色設計。
伺服器機殼上這兩根粗粗的就不知道是啥了,沒等到PM解答,畢竟我也不是這麼CAR。
TT去年開始有主打整套賽車體感裝置,從高階到低階都有,
能應付各種不同富裕程度使用者的需求(蛤?
最高階的是GR900,能體驗完整的全方位震動回饋。
最低階的GR300甚至只像在地上鋪個瑜珈墊+放個賽車座椅就完事了。
也有整套飛行遊戲體感設備,這種一整套方案販售應該比賣零組件好賺多了吧。
最後是一些MOD作品,不得不說十分精細,完成度也很高啊!
黑悟空
茅草屋
河馬(還準備了浴盆...真周到)
7.Cougar美洲獅
首先吸引我目光的就是這款某A似乎也有的懸浮海景房機殼CFV235,
有分玻璃前面板或網狀前面板等兩種型號。
現場展示底部進氣效果。
旁邊白色款是網狀前面板。
前進氣配2顆160mm風扇,採用金屬針供電,後方還配有尼龍濾網,可整個拆下清潔。
旗艦款新機殼,型號OmnyX,與本人ID Ohmy有那麼一些些相似。
主機板朝下、顯示卡一柱擎天設計,左右各設置2顆160mm風扇,上方則適合安裝冷排。
展示機搭配背插主機板讓整體更簡潔。
OmnyX有許多巧妙設計,可擺左側、右側甚至是直接正擺。
底部IO採用滑軌設計,可視擺放方式調整位置。
背部為整片通風面板,底部為出線位置,也一樣可從左側、右側或是正後方出線。
內部設有整線溝槽,方便從安排好的位置出線。
左側或右側底部也可做為出線位置。
側邊裝飾蓋則有多種材質可選配替換,包括布質、木頭、烤漆玻璃或是金屬材質。
黑色版OmnyX,也具備多種材質飾蓋,但沒看到胡桃木,失敗(?)
Airface 180,搭配兩顆180mm風扇及網孔前面板,尼龍濾網採用較少見的側抽方式。
蘋果風錐形開孔AIRFACE ECO RGB機殼,據稱錐形開孔能加強空氣流動(嗎?)
一樣搭配兩顆180mm風扇進氣,但這外型我是真的欣賞不來。
Airface Flo機殼,特色是IO可上置或往下移至腳座旁邊,也一樣有搭載側抽濾網。
上蓋採用塑膠框體PVC濾網,比一般磁吸PVC濾網更高級,但如果配尼龍慮網會更好。
側邊搭螢幕的CFV235機殼。
搭載3.95吋IPS螢幕的水冷,螢幕解析度為720*720,更新率60Hz。
風扇則是配連框風扇,能節省線材且具有較好的外觀。
Cougar有電競沙發、電競以及電競升降桌等多種周邊設備,現場有展示新款電動升降桌。
這款Revenger Pro 4K輕量無線滑鼠前陣子已經上市,4K+55g+$1990的價格算還不錯。
新款人體工學椅。
各種海賊王授權聯名商品,但據說授權有限制,只能在南美洲販售。
8.Antec
老牌廠商了,今年個人比較注目的一是貓頭鷹聯名機殼Flux Pro。
貓頭鷹攤位已經有介紹機殼就跳過,二是這款可躺可站的A4架構機殼Performance 1 M。
拆開內部是亮眼的紅色,旁邊桌上有螢幕展示機殼功能及內部結構展示。
不過直立的話頂部沒有開通風孔洞,主要散熱是透過左右面板開孔。
幾咖超大方格開孔全塔機殼,型號是...Nine Hundred...怎麼不直接叫Nine Thousand?
這咖個人沒請Antec人員解說,所以還不知道特色是啥。
幾款高瓦數電源,看起來有海韻Style,也有全漢Style...
螢幕搭配萬象轉動軸的一體式水冷,看來今年各廠水冷散熱器的共識就是大螢幕啦。
9.其他(先馬/PNY/Team/G-skill/九州/聯力)
歸類為其他只是因為個人這幾攤是走馬看花,尤其聯立其實位在明天才要去的2館,
今天就只是順便拍了幾張。
1)先馬
先馬這次攤位在展場外的餐廳,主要展示機殼及散熱器。
幾咖機殼產品,都帶有木頭元素
各種斜風扇位海景機殼V80,下方是斜的,側面是斜的,連頂蓋都是斜的!
展示機內部裝先馬的曲面螢幕水冷,我就問還有誰!還有誰沒有曲面螢幕水冷!?
風冷散熱器,方方正正的外型。
大尺寸螢幕加藏線設計水冷,看來也是今年主流特色。
圓筒狀冷頭水冷,看起來可以用遙控器控制燈效。
不同系列電源,不曉得台灣會不會賣,但個人猜測是不會進。
2)PNY
就算是空氣顯示卡,看一眼不為過吧!
無限圖案RGB燈效的RTX5090,背板有箭頭圖案燈效。
電鍍的渦輪顯示卡,有夠亮。
短卡,不過PNY的卡,5060Ti以下厚度是雙槽,而即便是短卡也是雙槽。
訂製款高科技質感電腦主機(盒狀)。
3)LEOPOLD
被對岸捲到快被世人遺忘的大L也有參展,展出多款新品。
新款全鋁CNC切割+全鍵熱插拔+三模連接設計的100%及87%鍵盤,也算跟上流行腳步了。
據說今年Q3會推出,美金售價好像150左右。
背部腳墊可拆可替換。
三模無線數字小鍵盤,一樣有熱插拔,但材質為塑膠。
FC660MBT迷你鍵盤,底部鍵位配置稍微改了一些,此外好像沒有大改。
只有BT模式,搭配Cherry MX軸,記得也沒有熱插拔。
4)十銓Team
主要展出DDR5記憶體及Gen5 SSD,好像跟去年差不多?
主打超頻效能的Xtreem CKD記憶體,外型個人是滿喜歡的。
不同花紋的XTREEM RGB記憶體,增添了一點變化。
CAMM2記憶體模組(還是只有散熱器?)有分帶燈效或無光版。
5)Gskill
不變的超頻攤位。
求婚戟及珠光噴砂(?)皇家戟。
Gskill的記憶體外型看了許多年有些無感,攤位上到是有幾款有趣的MOD機殼。
下午茶店
魟魚!這咖雙翼會動,眼睛還會噴煙喔!
剛彈,頭也是會動的。
6)九州風神
沒記錯九州風神也在2館,但剛好找貓頭鷹攤位時有經過就順便拍一下。
外型特殊的咖啡機機殼DER CASE COFFEE,好像是外國網友的作品,用3D列印做成。
注意看還能看到正面阿薩辛散熱器是剛剛好卡進機殼。
上下分倉頭又大機殼CL6600,也是個人欣賞不來的獨特外型。
CH160機殼,機殼可能是其次,主要應該是展示官方推出的木頭IO飾蓋。
ATX3.1 SFX電源,系列最高到850w,也不曉得會不會進台灣,個人也還是猜測不會。
7)聯力
主要就瞄幾眼新機殼,匆匆一瞥其實也只看了Lancool4。
曲面螢幕水冷,我就問還有...
10.ShowGirl
這次其實只拍了3張,隨意看看。
心得
第一天初步逛下來覺得這屆看頭似乎少了一點,不意外都是AI相關,
機殼、電源、散熱器則不外乎是提高瓦數、海景玻璃繼續、曲面螢幕塞水冷上。
但當然個人才主要看了一館,二館走馬看花,還說不準。
預計明天繼續逛,不意外遊記大概都會是機殼/電源/散熱器相關。
以上簡單分享~

【心得】旗艦規格!MSI MEG Ai 1600T 數位電源
人氣: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