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47
GP 5k

【心得】Antec CoreHS/ Ayaneo Slide 開箱兼SSD 升級(圖多)

樓主 Mars7788(1999) Mars7788
GP14 BP-

2023年的時候,我買過一台小小的 CHUWI 手提電腦,那個時候處理器是N100 + 12GB Ram
當時的開箱可以看看下面這個傳送門。
傳送門:

在文章之後我使用了一段時間,隨着Windows10/11的不停更新這台小電腦的運作效率每況愈下,動不動長期100%即是我沒有做任何的工作,這個處理器越見不從心。

我在最近一年的情況下都在找一台新電腦代替他,我和當年一樣我依然想找一台小小的有鍵盤的最好是滑動式顯示器的小電腦,滿足我當年對Sony VAIO的夢中情機的想像。

2023年的時候有過新聞VAIO現在的負責人說過會重新推出一台像VAIO P的小電腦,但是在今天看來應該不會推出了。

而我當年考慮的機種居然有幾台到現在還是在販賣中,規格還是那樣沒有更新到,雖然有減價,但是在今時今日我更加沒有可能用那個價錢去買一台雙核心處理器的設備。。。

所以沒有下決定購買,最近在這裏聊天室聊天的時候有一位網友Hardy 說到了Ayaneo Slide的姊妹機 Antec的 Core HS,這台小東西連軟體都是共用的,所以這兩台機購買配件的時候可以視為一樣的。

這台東西處理器不是很新的,規格如下:
AMD Ryzen™ 7 7840U
16GB + 512GB
6" 1080P

不過重點是當看到這台東西減價的時候,雖然他不是100%是我想要的東西,但是我覺得依然是一個好機會,所以我就買了這台回來。
感謝網友Hardy各種手感上的反饋。

我最後買這台東西的價錢是3900多港元連運費,過程很好笑的,就是他們把我的賬單地址當成了運輸地址來出貨,在我購買的當天,他們還從歐洲中心那邊寄了一封電郵過來請我提供完整的英文地址。
結果第二天下午我就收到順豐的電話說是不是把東西放在保安那裏就可以了我查一查Apps和賬單上的資料第一對我就知道他用了賬單地址來寄貨。

收到貨之後我還是寄了一封電郵過去問一問是不是搞錯了什麼,但是已經沒有任何回覆了,買這個牌子不要對他們的客戶服務抱有太高的期望就好了。

這一台機器都出了一年多了,所以什麼跑分那些太仔細的東西我就不說了。
我買這一台主要的原因就是他螢幕下方有一個鍵盤是可以滑動推出顯示器,然後使用鍵盤。
我買這一台的目的就是可以在細小的空間給一些設備輸入CLI的指令等等或者作為一個遠端終端給公司的「高手高手高~高~手」控制一些沒有連接互聯網的設備去進行維修或者更改設置。

所以我買這台東西回來之後把所有東西測試了一兩天我就決定把它的固態更換掉,因為他原裝的只有512而且那個512是無名牌,效能亦都不太好,看了一下網上的影片之後我就決定給它買一支新的2280固態硬碟。
跑分是不錯的,但是實際用的時候會經常覺得卡頓的/系統間歇要等 5-10S才有反應。反正都要換就是。

魔物獵人如果你接受到低畫質的話,這台都不是不能玩的,但是要穩定60就真的犧牲幾大。

原裝配件我通通沒有拿出來用,那個充電器,大家都明白一定有另外一些第三方充電器。

話雖如此,我會更換固態,但是我還是給他配了一張SANDISK的 512GB Extreme Pro記憶卡。
這個是用來存放STEAM 遊戲儲存庫,因為我這台機器的時候的說上是我在固態硬碟切開兩個空間給Windows和Steam OS,遊戲放在記憶卡就直接兩邊走。
但是暫時是實現不到的,這個之後會再說。

用電方面,比起Steam Deck其實真的很凶狠,我在把東西安裝和設置的時候,把它連接上電源供應器我最高見過他能夠從哪裏抽取68W的電。
在放開TDP的情況下,這個東西一個小時就沒有電了。當所有東西安裝好先,我應該會把它保持在8W的用電上限。

另外這台設備我在做其他東西之前我首先去BIOS打開了7500 Mhz的設定看看能不能能夠穩定運作。
更改設定後我給他跑了3DMARK一陣子沒有壞掉就當作沒有問題。

在更換固態硬碟之前我就在試了一下安裝Steam OS(bazzite版),雖然有越來越多的跡象G胖會開放第三方廠商安裝,但是短期內應該我們還不會見到官方版本釋放出來。
所以目前還是需要使用第三方修改過的版本。
Bazzite安裝之後我測試過所有的功能,連同功率控制以及頻率限制都能夠控制到的,基本上可以在無需依賴原廠軟體的情況下使用到所有的功能能唯獨休眠待命的部份好像不太行,不過由於這個OS本身很輕量,每次關機開機都不算太過分。
有興趣的,可以當作參考看看。

連接USB HUB輸出畫面的功能能正常。

如果純粹看開箱的人看到這裏就可以了,分隔線之後就是更換固態硬碟的部份。

================我是分隔線===============
警告:螺絲有長有短,請仔細分開擺放及記錄。

開始換SSD。以下部分比較流水帳,如果沒有用到的人可以不用看了。
主機,iFixit tools kit。

首先把兩個板機鍵拆出來,從罅縫入手,他是卡扣的。
移除記憶卡。

然後用薄薄的塑膠片,沿着比較貼近背後的那個夾縫滑過去。
這一片後蓋並沒有螺絲,完全使用卡扣固定的。

然後把所有螺絲紅色圈圈着的甩出來,在這裏你可能需要一支比較長的螺絲批,因為在手把位置他們的螺絲在比較深入的位置。
其中一個螺絲在保修貼紙下方,篤穿了就當作自願放棄保養。

左右板機鍵的螺絲可以先不用拆除。

然後這個中殼,使用和剛才一樣的方法用刷機片沿着間隙滑動鬆開他出來小心上方連接音量掣和開關機按鈕的排線。
挑起黑色的固定扣之後,把排線拔出。

然後移除散熱風扇,鬆開兩個固定風扇的螺絲。
移除密封氣流用的貼紙,這個之後會再用的。

鬆開散熱風扇的電源連接線,這間線很脆弱小心如果手指有點粗的話,用一個鉗子。

這個時候已經見到固態硬碟,但是他依然被兩個部份阻擋,分別是右手邊的喇叭以及WIFI+microSD子板。

右手邊的喇叭把紅色圈着的位置三根螺絲拆出來。 小心移除Wi-Fi/BT天線的連接。

接下來中間這 MicroSD的子板,拆除的時候要小心,因為他屬於比較脆弱的那一種。
移除紅色圈圈着的三個螺絲。

現在就可以開始更換固態硬碟。原裝這一片固態硬碟又是哪一種沒有標記沒有名字沒有記憶體緩衝的便宜固態硬碟,那個東西是那個廠商我都懶得查了,反正不會是什麼好東西。

話雖如此我都沒有買一個很好的固態,我原本是想買KOXIA的 XG6,但是香港沒有店舖賣這個,我的一級選項是WD Blue SN5000,這個型號2TB或以下是TLC,但是都是沒有貨。
最後我們店員最近有那個新進貨又夠便宜,而且速度不太快的,因為速度快通常代表表現。
我就隨便買了這一個,Verbatim Vi5000。
完全找不到他用TLC/QLC,只不過看到圖片,我估計應該是TLC。

買都買了就拆開看看,按數量來說應該TLC沒有錯啦,但是看不到來自那個廠商,也的確沒有記憶體。

把它裝上去之後所有東西按照拆卸的程序還原就好了。

中間殼安裝的時候,你會發現卡扣怎樣按都按不緊,因為最後一下需要螺絲給予的壓力,所以中殼卡了上去之後就可以把螺絲轉回去。

稍為固定好的,這個時候就可以測試一下你安裝上去的新固態點樣沒有看到,有看到才繼續組裝下。

我是把之前備份了的映像回去。

速度嗎?還算行啦。最重要沒有了之前系統卡著的問題。

然後我原先想做的事情就是把固態分開,然後安裝兩個OS,但是我會發現這個會有一定使用程度上的問題包括休眠開機時候的選擇以及硬盤分區的問題,由於我買這台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工作,那麼我就唯有遷就遷就在系統上啟用Steam的BIG Picture模式就好了。

在這種形態的設備上用多一陣就會明顯發現其實Windows本身並不適合這個介面的。。。唉。

這台小東西還需要很多微調之後才能夠在這個環境下用得舒服,包括關閉了大量Windows 11沒有用的東西,然後安裝好各種和平常使用的軟體和插件等等等等。

然後繼續看看有沒有好方法,可以讓兩個系統共存。
這台的風扇是真的大,而我測試之後我覺得他的甜蜜點是在13到15W中間,這個時候擁有28 W七成到八成的效能,但是用電少超過一半。看你自己需要吧,我亦都希望下一代Steam Deck可以在手把的設計上有一些改善,現在整台來說有點太寬了。

老實說,如果GPD Micro PC出更新版本的話我很有機會把這台賣掉。
希望什麼廠商都好,推出一些給工程師多一點的設備,至少每幾年更新一次吧。
14
-
0
未登入的勇者,要加入 2 樓的討論嗎?
板務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