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15
GP 528

【攻略】憧憬造就信念,「我們」成就草帽──從文本分析看《航海王 粉絲來信》為何如此精彩

樓主 混球迪斯可

善待新手・理性討論

seed0212
GP37 BP-

作為一個二十多年前就在追《航海王》連載的老讀者,不得不說,在當年的動畫版大量原創的荼毒,以及大起大落的作畫品質,我很早就對《航海王》的動畫心死了。這也怪不得任何人,當時的產業結構就長這樣,航海王作為標誌性的長壽漫畫,動畫也出了那麼久,本來就很難一直維持太高的平均水準。但這幾年就這點很討厭,本來將《航海王》動畫視為某種虛應故事的產業結構之惡,但人家時不時就會丟出如對決卡塔克利、五檔這種超高能表現,讓人無法完全棄動畫於不顧。

而這次的特別篇〈粉絲來信〉與前者不太一樣,前者終究是忠於原作,在音畫表現上斬獲驚人成果。而〈粉絲來信〉卻在整個敘事上嶄露了不只畫面、音樂上直觀的震撼,更是從故事上就讓人目不轉睛。在這短短的26分鐘內,主旨明確、情感充沛、手法華麗、結構完整,精彩紛呈的同時,故事所要傳達的精神也同樣動人心弦。今天就是希望透過檢視〈粉絲來信〉這一集的特別篇,看看讓其這麼「好看」的敘事構成,到底是什麼。

本文的討論必然涉及〈粉絲來信〉通篇劇透,也會根據內容,牽涉到部分《航海王》劇情暴雷,還請在意的諸君,斟酌觀看。

〈前言:站得更高,所以可以走得更遠〉

第一件讓我思考的事情,還是跟朋友討論中得到啟發。推薦我看〈粉絲來信〉的朋友,深深被這一集所感動,拼命跟我說這一定可以競爭年度最佳單集。但當時我就坦言,我覺得這有點勝之不武,因為〈粉絲來信〉所站立的創作根基,就不是一般規模的季番,所能擁有的「金湯匙」。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來檢視,〈粉絲來信〉天生的本錢是什麼,而這個本錢又在如何的運用得當下,讓整集如此精彩?

首先,一般季番就不會如同《航海王》一樣,有著如此龐大的取材庫存跟敘事餘裕。作為一部已經可以被列為當代娛樂文化奇觀的標誌性作品,《航海王》在其宏大的故事積累下,以及具備史詩感的漫長篇幅中,有太多值得深入的非主觀視角可以詮釋這個老故事。

〈粉絲來信〉能利用所謂「路人」的角度開展故事,某一層面上來說,也是拜《航海王》的故事足夠豐富所賜。也因如此,儘管主視角都是我們不熟悉的「路人」,還是能夠靠許多「老朋友」在其中串場,增加情感的連結。而且現在不論是輕改、漫改還是原創動畫,多少都面臨篇幅不足的問題,許多作品連作OVA,都在經費上顯得捉襟見肘,能像〈粉絲來信〉寬裕到在主動畫系列中拉出一集自由發揮,確實不多。

另一個我認為〈粉絲來信〉得天獨厚之處,便在於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割裂」的短篇,這裡的「割裂」指的是從《航海王》的主線故事來看。如果我們把〈粉絲來信〉中的草帽一夥全部換成某種同樣價值的象徵性新腳色,其實整個故事還是成立的。根本原因,就在於〈粉絲來信〉的敘事框架本身,並不完全建立在《航海王》的基礎上。

〈粉絲來信〉的通篇架構,是具備很高的流通性的。也就是說這個故事框架,可以很大程度地接受文本內的表徵符號被替換。因為重要的敘事精神,主要還是寄託在送貨小妹、海軍兄弟甚至波頭的仁王、書店店員等路人身上。而這些因為這個故事而被創造的腳色,其自身就沒有來自《航海王》本篇故事的脈絡由來。所以更替他們所仰慕、所憧憬的象徵對象,只要象徵對象本身的概念成立,能夠通過觀眾想像的考驗,那基本上就還會是一個令人動容的完整短篇。

然而,也就是把這個通用的結構運用在《航海王》垂實累累的敘事基底上,〈粉絲來信〉更能透過對《航海王》沉厚的情感,來轉換視角來呈現一個不同於主故事的深刻敘事,並與觀眾傳達,經過草帽一夥所串連起,更真摯的情感。

〈腳色登場:如夢似幻的絢爛登台〉

綜觀〈粉絲來信〉,就算單集時長僅有二十分鐘多,但仍具備相當完整的結構規劃。粗略來看,我們可以將〈粉絲來信〉分為三個部分:腳色登場、腳色發展與情感匯聚。

在腳色登場的部分,亂序卻流暢的各方亮相,就先抓住觀眾的目光了。這其實是一件難度不低的敘事操作,畢竟我們對〈粉絲來信〉中所登場的主要腳色可說是一無所知,而在短短的幾分鐘內,要將充足的腳色資訊,甚至腳色帶入感塞給觀眾,一定不會是容易的事。這點其實也可以應證上文所敘,比起完全源自《航海王》的故事脈絡,〈粉絲來信〉光是在處理腳色說服力問題上,手段上會更像是獨立存在的動畫短片。

為了讓觀眾快速進入狀況,〈粉絲來信〉選擇了接龍般的視角切換方式,把這個故事的時空背景、腳色狀態快速且精準地交代完畢。重點是在這個接龍,是用什麼媒介媒合各個毫不相關的路人?我們在常見的ACGN作品中,甚至動畫電影裡,比較常看到的換場方式,通常都是會有一些明確的象徵物或腳色行為,作為剪輯跳接的連接點。例如《擅長逃跑的殿下》EP.1用球跟人頭兩種球體物的意象作連結。然而〈粉絲來信〉採用的連接點,反而是更抽象的腳色台詞。

從送貨小妹被媽媽碎念,講到隔壁賣菜的兄弟工作認真升遷順利,鏡頭就切到弟弟說好想離職。一名海軍目睹鷹眼戰鬥的英姿,感嘆了一句真的是鷹眼,畫面又切到在酒館討論海賊強弱、生死的現場。而藉著死了活著的爭論,鏡頭還可以順理成章地換成在看雜誌的書店店員。短短將近四分鐘內,〈粉絲來信〉重要的腳色幾乎都登場了,而且還最大限度地提示觀眾這些腳色的背景跟處境,甚至目前是《航海王》的哪個篇章。而且其使用台詞作為對接口,也不是死板地覆誦台詞,反而讓腳色像是穿過場景互相對話。

如此靈活的使用下,除了敘事功能可以充分發揮,更重要的是,這樣目眩神迷又合理的場景切換、腳色登場,就能很大幅度的透過炫技吸引觀眾目光。作為只有一集的特別篇,開場如何說服觀眾留下觀看這些不曾見過的腳色及其故事,炫技的使用幾乎可以說是必然的選擇。何況〈粉絲來信〉在切換中不忘使用頂上戰爭裡的大場面,使其在短短的開局中更容易抓住觀眾的注意力。

〈腳色發展:凡人的苦痛與掙扎〉

有了一個令人矚目的故事開場,〈粉絲來信〉便能專心發力,認真營造腳色與故事之間的可能性。在處理帶入感、腳色說服力這些問題,〈粉絲來信〉顯然將重點擺到腳色象徵的概念或問題上,而非傳統地一昧經營腳色脈絡。當然從腳色脈絡出發,我們理解這個腳色的背景,從背景而來的理念如何構成,一定會比較容易帶入腳色,或至少認同腳色。就如同《鬼滅之刃》在型塑反派,特別是猗窩座或妓夫太郎,都是靠著觀眾可以想像的悲慘過去,讓觀眾同意其成為反派的理由,進而讓敘事層面更豐富。

但究其根本,〈粉絲來信〉就是沒有這麼充足的敘事篇幅,可以自由地講述腳色的故事。〈粉絲來信〉的作法反而是逆向而行,除了賣菜家的海軍兄弟,其餘腳色幾乎沒有被講到有什麼樣的過去。而且就算是海軍兄弟,其講述到的過去,也只限定於頂上戰爭中的部分回憶,也很難達到完全帶入或完全同理其腳色形成脈絡。然而若要讓腳色故事觸動觀眾,理解其背後概念與涵義不可避免,〈粉絲來信〉不能走脈絡創造這條常規老路,依然成功另闢蹊徑,找到了高超的敘事技巧。

在中期發展腳色的段落中,我們可以很輕易地注意到,鏡頭開始聚焦在送貨小妹與海軍哥哥身上。而這時候的故事進程很刻意的疊加各種「打擊」在這兩位腳色身上,反向強調不論是送貨小妹對自身弱小的哀嘆,還是海軍哥哥無法理解「精明地活著」是什麼意思,都是在建築某個觀眾很容易同理的現實狀況,讓我們去共鳴腳色。你我多數人不是也如同這些劇中腳色,沒有惡魔果實般的天賦異稟,只能任由天選的強者,在自己面前剝奪更好或是更理想的生活?又或者像波頭的仁王那般,自己的喜好必須臣服於現實生活,隱藏自己的熱愛,虛以委蛇地活著?

這些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也會面臨真實困境,或是類似的低潮心情,都被巧妙地被〈粉絲來信〉挪用到腳色概念身上。這樣規避了長篇大論地特化腳色的過去,找出腳色與觀眾心境上的最大公因數,就可以很自然地讓觀眾認同腳色。所以不管是送貨小妹、海軍兄弟、波頭的仁王,甚至是僅有短暫出場的富二代金髮海軍,在〈粉絲來信〉的故事中,都不會有像《鬼滅之刃》反派那種很獨特的背景故事,但依舊可以通過不同路徑,抵達讓觀眾同意、理解乃至共鳴的腳色情境傳達。

而草帽一夥各處串場,除了綁定這個故事仍在《航海王》的敘事基底上,亦然因為這些老朋友鮮明的形象,讓觀眾很輕易去理解,〈粉絲來信〉的主角群如何看待、憧憬這些「傳聞中的海賊」。這層來自《航海王》故事本身的火力掩護,讓〈粉絲來信〉不用多花篇幅去建立主角群與象徵對象的更強烈連結。追根究柢,〈粉絲來信〉的敘事就是建立在超人與凡人的二元對比之下,作為凡人的苦痛與掙扎。

〈情感凝聚:請您今後也要繼續那美妙的冒險!〉

不管怎麼說,〈粉絲來信〉就是《航海王》遼闊故事中的一則番外短篇,對於草帽一夥的處理,不可能只停留在串場喚醒老粉情感,或是單純作為憧憬象徵。更重要的是這個象徵,要如何與凡人,可以說是主角群,也可以說是有類似處境的「我們」進行深度對話,才是〈粉絲來信〉最重視,也最為耀眼的情感表達。

所以從〈粉絲來信〉開場我們就能看到,像是送貨小妹,我們知道她為何崇拜娜美,也知道她在追求自己信念被佐證的路上面臨的挑戰跟打擊是什麼;又像富二代金髮海軍,他在是壓迫者的同時,也是個被團體結構壓迫的弱者;還有海軍兄弟各自面臨的壓力與不順遂,這些種種不同的挫折交織出一個明確的指向──你需要一個指引你前進的精神寄託。

我們都是凡人,沒有惡魔果實賦予的超凡能力,亦沒有在天賦上獲得什麼異於常人的特殊技能,所以我們會在失敗面其迷失,會迷惘,這沒有辦法。可是就是有那麼一群人,走在我們前方,告訴我們此路通暢,需要的僅僅只是我們得拿出勇氣,大步向前。面對各有不同的自身挫折,我們依然可以凝視那群被當作理想、目標的前行者,跟上他們的腳步,在自己的場域中成為下一個凡人的追求目標。而這些凝視與被凝視,前進與背影,便像是拼圖一般,凝聚了所有人都努力突破關的意念,更努力追求更自由自在的生活,造就了永不熄滅的精神傳承。

對,拼圖,這個意象從〈粉絲來信〉最開頭上字卡的時候就被使用。中間腳色遭遇挫折,也以拼圖流失來作逆向的情感暗示。等到視角最聚焦的送貨小妹領悟了這股被傳遞的精神,其實是大於形式上的崇拜,拼圖也被完整的拼合了。在結構上的末端,〈粉絲來信〉選用了虛實交錯的手段,讓觀眾除了透過送貨小妹撕毀粉絲信的動作理解她的領悟,也透過拼圖完整拼合的圖面意象,加強凝聚了整篇故事想要講述的核心精神。而我們這些被作品感動,認同這樣的精神乃至付諸實現的觀眾,難道不也是「拼圖」的一部分嗎?這樣穿透文本內外的共鳴,實在動人。

魯夫對草帽海賊團大喊的那聲「出發吧!」,不僅是對船員們宣告出航,何嘗不是對以送貨小妹為首的〈粉絲來信〉腳色群,甚至是我們這些螢幕前觀眾的精神鼓舞呢?這可以說是作為一部番外篇,最可貴也最成功之處,〈粉絲來信〉並沒有曲解原作中,魯夫在夏波帝諸島大喊「出發吧!」的意義,並在此之上提供了全新的角度,給予了新的意義,來詮釋這句既存的舊有台詞。

有趣的是,我們受到草帽精神的鼓舞而得以大步向前,草帽海賊團不也是在文本內有支持他們的各方親友,在文本外有我們的長年支持,得以跨向未知的冒險?在我個人的詮釋中,〈粉絲來信〉並沒有單方面淪為鼓吹對偶像的崇拜效仿,而是站在一個相對中立的角度,闡述著這兩者互相影響、連結的緊密關係。《航海王》原作本身,就有非常多的篇幅在講述團結底層力量,對抗壓迫者、殖民者的故事篇章。而〈粉絲來信〉透過送貨小妹的最後獨白等動作,也再次強調,這樣的精神是可以平等對話的。

〈結語:就讓我們繼續航向未知的海域吧!〉

對我來說,《航海王 粉絲來信》這一集的特別篇,是一封寫給海迷的情書。在華麗狂亂的敘事手法,以及堅實完整的敘事框架和栩栩如生的腳色之下,襯托出了想要傳達給《航海王》粉絲的動人情感。特別是把這個通用性很高的故事類型,精妙地放在象徵重新出發的夏波地群島集結篇章上,更有效地再次跟《航海王》本篇作出內外呼應,也讓藉機回想起《航海王》故事的我們,動容不已。

一部成功的動畫,甚至是成功的單集,一定是製作團隊集體努力的成果,我們很難單純歸功於某人。但〈粉絲來信〉的監督石谷惠在其中展現的調度、編排能力,確實難掩鋒芒。高超的創作能力姑且不論,我對監督最佩服之處,在於我在觀看〈粉絲來信〉時,強烈感受到監督透過作品,傳達出對《航海王》整個故事強烈的熱情。多熾熱阿,一個經過縝密思考,跟火熱靈魂鍛造的故事,就是可以如此迷人。

而〈粉絲來信〉的成功,最後還是得歸功於《航海王》本身給與寬廣的詮釋角度,以及豐盛的故事積累。作為一部足以被載入史冊的傳奇作品,《航海王》雖然不見得是人人喜愛的完美漫畫,甚至被某些圈子的某些人當作實踐自身優越的標籤,但依然不能否認其本身富含著充滿巧思、創意乃至引領時代的敘事。而〈粉絲來信〉站在這樣的巨人肩上,依然繳出了一份傲人的成績單,我想,這就是身為《航海王》老粉絲,最美好的回報之一了吧。

混球迪斯可

seed0212 ‧ 創作玩家

近期沒有發表任何文章
37
-
LV. 43
GP 89
2 樓 愛棒球的叮叮 fire71007
GP3 BP-
補充
航海王 粉絲來信
(正版觀看管道-愛奇藝)

它是直
接列在這邊(航海王魚人島篇)1 裡面
3
-
未登入的勇者,要加入 3 樓的討論嗎?
板務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