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安
照例先附上防雷圖
宮島在本週的直播中有提到 215回的標題應該要使用「元カノ・七海麻美」(前女友・七海麻美)
而非楽園と彼女㉘,單行本會再進行修改,所以「楽園と彼女」的回數會跟連差距一回
215回封面 在這顆純潔無瑕的心裏面,黑暗的火苗逐漸開始悶燒
以下內大部分是從麻美的視角來展開,是關於麻美過往的故事
我覺得大家真的有夠喜歡「戀愛」這回事,大學的聚會、手機上的資訊或是到便利商店,
見到的都沒什麼差別。我並不是說這種現象不OK,遇到自己命中注定的人也好,是租借
的關係也罷,都是人家自己開心就行。
因為人生 本來就是「在死前不斷尋找樂子來打發時間」而已嘛
麻美回憶起第一次被父母丟掉重要的東西,是在她四歲的時候。每週星期二固定丟垃圾,
被裝進透明垃圾袋裏面的,是一隻叫做熊太的巨大熊布偶。
那幅景象烙印在自己腦海中,甚至比祖母過世那一年還要印象深刻。
麻美和她的弟弟,在小時候受到父親嚴格的管教,他的口頭禪是「品格始於教育」
只要她和弟弟犯錯,就會被嚴厲地斥責,這樣的光景習以為常。對於被認定為不需要或
沒有幫助的東西,全部都會被排除在外無法接觸。
初次和「那個人」相遇時是在麻美9歲的時候,母親說她是白馬先生家的長子
當時的麻美並不理解雙方父母背地所構建的「藍圖」,只是單純地接納了這種常常參與
飯局的日常。而長子的白馬君,麻美也只把他看作一個年長稍為大一點點的哥哥。
升上國中時,麻美被雙親送進了「女子貴族學校」。後來回想起來,那座學校就像是以父親
的口頭禪建立起來一般,校風校規十分嚴格,基本上沒有與異性交流的機會。
而且畢業很長一段時間後才發現,學校校長甚至班主任背後都有父親的影子。
那段時間每次一回到家,房間都會被人整理得有條不紊,自己的照片 & 書籍都會經過篩選
透過某種審查機制,不需要的東西會被全數扔掉。
或許到此為止,自己都還是父親心中那種「品行端正」、「如他所期望」的那種女兒。
這種「寵物」換作是自己也想養一隻啊
只不過麻美對於當時那種情況沒有產生疑問,或抱持著什麼想法。只要有媽媽給的手機就能
夠最低限度地和朋友保持聯繫,光是玩手機遊戲也夠自己忙的了。
但是父親唯一失算的地方,就是寵物的心中也會有「對自由的嚮往吧」
「...好、好啊」
「真的嗎!? 耶!!」
「哎呀,你也太開心了吧」
麻美透過共同好友的介紹下,認識了一位隔壁高中的男生。因為他們在玩著同一款社交遊戲
所以彼此很聊得來。他是個真誠開朗,又有家庭觀念的人,他們彼此在車站見過多次面
大約過了三週以後,兩人就在一起交往了
他的名字叫「太郎」(哈姆...?),問他姓什麼的時候他說姓「浦島」
麻美向父母隱瞞了他們在交往的事實,升上高中時麻美念的學校升學率不佳,因而為此
感到擔憂,把情況告訴太郎後卻得到了他的安慰,說一切慢慢來就好。
兩個隨處可見的平凡人,像普通的情侶一般,每個月進行約會、因為無聊的小事彼此歡笑、
為了瑣碎的事情而吵架、會一起去吃好吃的東西、老套地談起將來的事情,也會幼稚地為
某些事情打勾勾立下誓約。
後面回想起來,那段羞怯、平凡、危險而刺激,猶如走在鋼索上的時光,帶給我與女性
朋友玩樂時,截然不同的某種感覺。我心中那種真切的感受,絕無半分虛假
「我一定 會讓妳得到幸福的!」
「我一定會成為一個優秀的年輕人! 獲得妳父親的認可!」
「我一定會讓妳幸福的!」
聽到了太郎滿是熱情的諾言,麻美露出害羞又幸福的微笑
我心中原本不成型的「疑問」變得「清晰」了。在那之前,我的每一步成長都是按著父母的
安排進行的。對於只是在他們鋪好的道路上前行就可以的我而言,我這人生中第一次的閃亮
脫軌行徑,足夠照亮我體內的「某種東西」
從牢固的柵欄中逃出,珍視自己看重的東西。和這個人共度一生,這才是我想要的。
我當時甚至有了這種想法
隨著時間推移,「那個」在我體內不斷長大,對我而言無疑是一種「革命」
「喂,小麻美! 妳沒事吧!?」
「抱歉,我是偷溜出來的」
這是我15年的黑暗生活中唯一發著微光的,或許能讓我在將來贏得「自由的自我」的
「希望之燈」
「為什麼!?」
「什麼叫和太郎分手!!」麻美對著自己的父親怒吼
「妳將來得和白馬先生家的孩子結婚」然而麻美的父親用淡定的口吻回答她
「......!!」
「啊!? 為什麼這種事得要由爸爸你來決定啊!?」
「難道妳覺得我跟妳爺爺拼命守護的這個家和家裏的人,怎麼樣都無所謂嗎!?」
「什麼啊!? 噁心死了!! 你自己沒用你怎麼不說啊!! 連家人都要拿來為你的仕途犧牲,
這算什麼父親啊!!」
「你到底把別人的人生當成什麼啊!!」
話音剛落,麻美就被自己的父親賞了一記重重的耳光
「小孩子 懂什麼」
人在屋簷下,最終也只能選擇低頭。這些與愛情啊、激情什麼的 都沒關係
被無法被反抗的環境,與自己的無能為力打垮
麻美的父親派了人找到了浦島太郎,要脅他和麻美分手
屈服於命運後,才能去選擇自己的人生該怎麼走
「抱歉,我喜歡上別人了,我們分手吧」
手機上的對話內容,前一刻還在訴說著期待明天相見的喜悅,下一秒卻轉換成形同陌路
「哈」
從口中呼出顫抖的笑聲,整個人早已淚流滿面
在那個瞬間,麻美覺得自己體內那個小小、小小的嬰兒
死去了
即使如此,麻美對於現狀仍然無能為力,也不是沒想過離開這個家庭,去過另一種完全不同
的人生。但是正處於升學階段的她,想要捨棄一切獨自到外面生活,是不現實的。
麻美覺得自己既沒有知識也沒有能力,甚至想要實現那種想法的勇氣都沒有。
結果麻美還是選擇了被自己視為「敵人」的父母所扶養的安寧生活,成了無力反抗這種
社會體制的「小市民」。自己當初為了投向父親而隨意摸索到的小石,像一個特大的
迴力鏢砸回自己身上。
但我想或許從一開始就是這樣。雖然嘴裏說著「要和太郎一起過幸福的生活」但那也
不過是出自於對來自父母庇護的厭惡感,是小孩子幼稚的「自立本能」
那是比「戀愛」更為簡單明瞭的,名為「叛逆」的情緒
對於當時的真相是什麼已經不得而知了,畢竟人不可能把自己的種種思緒完全有條理化地
寫成文章分開來看,那樣的人是不存在的。
說到底「恋」與「愛」這樣的詞也不過是人們在酒會上為了活躍氣氛而加上的標籤。
並不是因為我怨恨什麼或是有想要打破的現實
「為了別人好」的偽善,和「為了自己」的自負都沒有任何意義
總而言之,我只是看到「相戀的兩個人」就想要搞破壞
一個個的都別再玩什麼「戀人遊戲」了吧—
「這是妳『最後的機會』 走吧,去把真相說出來」
- 本話完 -
次回:《只是一個傻瓜》
這一整回是用來描述麻美的家庭背景 & 戀愛經驗,可以看得出麻美對於曾經擁有但死去的
「小嬰兒」,是指那個嚮往無拘束的自由,以及帶有些叛逆的自己。從那個「自己」被
父母親無情地摧毀後,讓麻美對於戀愛,或者甚至所有事情都不抱有著什麼期望。
很多讀者(例如PTT、FB社團等) 認為這回是用來洗白麻美的,但其實 有沒有足夠的立場過
問其他人的戀情 & 謊言 vs 有沒有足夠的理由來支撐自己的行動 完全是兩件事。
麻美有悲傷的過往,導致內心扭曲進而促成她目前的各種行為,但不代表她有立場或資格
來做這些事,然而不得不說,這回內容演出真的十分精彩,期待下回千鶴給的答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