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14
GP 29

【心得】最近玩幕府將軍2武家崛起遊戲心得

樓主 日月疾風 fdsa1124
GP28 BP-
哈囉大家好,又來分享冷門系列的心得了
這次是幕府將軍2的武家崛起DLC
 
武家崛起設定的年代是源平合戰時期
可以選擇操縱的家族分為3大姓6氏族,分別是
平氏:分為福原平氏(平清盛)、屋島平氏(這個氏族我不太認識…)
源氏:分為鎌倉源氏(日後的鎌倉幕府源賴朝)、木曾源氏(被鬥倒的源義仲)
藤原氏:分為平泉藤原氏(藤原京)、久保田藤原氏(位置設定很怪,在出羽…)
而6個氏族各自有獨特加成,但有些很雞肋
像開場先研發好什麼奧義等,對整體戰局影響不是很大
接下來遊玩的心得,分兩部分來說
 
一、設定差異
本以為應該跟幕府2都差不多
不過還是花了點時間,才搞清楚不同的設定
(一)兵種
兵種等級從低到高分別是:郎黨->奉公人->武士/僧兵->精銳部隊
1、郎黨:分為薙刀郎黨、弓郎黨,類似幕府2的長槍足輕和弓足輕
一開始看到「薙刀」還以為和幕府2的薙刀武士一樣,結果只是長槍足輕等級而已,沒有很硬。
2、奉公人:分為佩刀奉公人和薙刀奉公人,類似幕府2的佩刀武士和薙刀武士。這才是真的扛線戰力。
3、武士:分為步行武士和騎馬武士。這2種單位都可以射箭,編制都比前面單位少,但是射擊還是肉搏的數值都很高,算符合當時武士以射箭為主的歷史感。也因為這樣,騎馬武士是類似幕府2的馬弓。若要用槍騎馬隊,則要訓練薙刀騎馬隊。
4、僧兵:僧兵類單位依然很強,有薙刀和弓僧兵,士氣都很高。
5、精銳部隊:這些我就沒特別用了,因為用前面的單位就足夠完成戰役了。
6、水軍:水軍方面我基本上都亂玩,所以不是很懂,不過等級應該也是有武士和奉公的區分。

(二)事務官
事務官的設定我覺得和幕府2還有武士之殤都有些差距
1、白拍子
基本上是被弱化的忍者,除了放到領地取悅貴族,可以提升影響力外,放在將領部隊則可以提升將領忠誠,讓他不容易叛變。其他的主動能力則是
(1)迷惑部隊:和忍者的破襲一樣,可以讓部隊不動
(2)魅惑將領:可以魅惑敵軍將領,可是成功後只會讓該將領變成我方將領,他帶的部隊不會跟著過來,所以我覺得沒有巡查使的策反部隊好用
(3)魅惑事務官:白拍子也可以魅惑敵方事務官,讓他變成我方的事務官。可是受限於每一種事務官最多只能招5人,若是已經擁有5個人的話,就沒辦法魅惑別人,所以這個技能也沒有巡查使的賄絡好用。
2、巡查使
個人覺得最好用的事務官,除了放在城裡增加稅收的被動功能外
主動上則有下面的能力
(1)賄絡:可以賄絡其他氏族的事務官,讓他直接變不見
(2)策反:策反整個部隊,讓他變成我們的兵力
(3)索要誓書:武家崛起裡並沒有宗教設定,取而代之的是各氏族對於哪個姓氏的支持。而把巡查使放到別人的領地後,就可以在該領地散布我們姓氏的影響。當本家姓氏影響力在該地超過50%時,巡查使就可以向該城索要誓書。若是成功,那該地就會直接變成你的領地。
3、僧侶
沒了宗教差異後,僧侶無法散播影響力。因此僧侶除了說服地方事務官讓他直接不見以外,最好用的功能則是煽動一揆。但是煽動的先決條件是該地必須不是100%支持我家姓氏才行。此外,若是該地100%支持某個非我家姓氏,則煽動成功機率就會非常低。
4、忍者(物見)
忍者的功能和幕府2差不多,行刺、破襲等等都一樣。唯一不一樣的是,他不是每個地方都可以徵募,只有近江、伊賀周邊地區才可以徵募,所以算是稀有事務官了。
 
(三)建築體系
經濟建築方面沒有什麼差別,主要在於功能建築的設定
1、本城序列:城池的部分跟幕府2一樣可以逐漸升級,但是最低等的城池非常簡陋,連完整的外圍牆都沒有。取而代之的是城外的地勢都很陡峭,進攻部隊需要爬一段陡坡才能走到城中心。
(要等級2才有這種城牆)
2、治轄序列:這個是影響領的駐防軍、鎮壓度和訓練格的建築(升到後面會稱為足輕長屋等,但明明沒有辦法徵召足輕卻又翻譯這個名字…)。
3、訓練單位序列:可以分為武士序列和古流序列,武士序列可以徵召佩刀奉公人、弓奉公人,升級後可以徵召步行武士;古流序列則是可以訓練薙刀奉公人和弓僧兵(需搭配建造寺廟)。一開始若搞不懂哪類型建築可以徵召哪類單位,會很容易卡住配兵。
4、軍事單位前置建築:領地要訓練僧兵的話就必須建造寺廟;若要訓練騎馬部隊,則要把田地升級成牧場才行。另外神社方面則只是單純可以讓訓練單位能力加成而已。
5、事務官建築:巡查使、白拍子的訓練建築不同,也都附帶有經濟功能。僧侶則是有寺廟(非神社)就可以訓練,物見則是要在特定地區可以建造隱密聚落後才可以訓練。
 
二、遊玩歷程
(一)平泉藤原氏
剛開始不太熟悉,所以選擇邊家開始玩
居城設定在陸奧,有夠遠,久保田藤原氏則在出羽
初期維持聯盟,往岩代(福島)打過去,經過下野、上野後侵入信濃
之後和常陸佐竹家變成盟友,所以關東方面我就都不插手
等到攻下信濃後,才從甲斐南下打到鐮倉源氏的領地
這邊因為鐮倉源氏的部隊幾乎以步行和騎馬武士混編,對於我都只有郎黨編組的軍隊來說有很大威脅。所以卡了好一陣子
後來還是靠大量的郎黨按自動戰鬥,才滅掉他們
 
中期我就分2路進攻,1路走南信濃滅掉木曾源氏、1路走東海道往尾張前進
最後在順利在美濃會合,經過近江直取京都
至於北陸地區,佐竹家利用我軍事通行權無期限的約定,直接由他處理掉了
打完京都和大和後,戰役就勝利了(我勝利條件選擇最短的哪一項)
因為到這裡玩的頭昏眼花,所以就暫時擱置著。
過一陣子終於熟悉各種設定,期間又去玩了一下鐮倉源氏後
才又回來把這場完成
 
回來後我開始調整建築爆經濟
然後用大量經濟優勢屯兵近畿,準備開始往中國方向前進
沒想到DLC和幕府一樣,勢力到達一定程度後,各家族都會跟你宣戰
此時佐渡的小家族開始登陸本土侵攻(越後北信濃紫色的部分)
我只好又調兵回防
等到解決他們不久,換佐竹氏向久保田宣戰
我當然是站在久保田這邊,開始攻擊佐竹式的領土
最後順利的在越中滅掉他們,也算是花了點時間。
不過有鑑於此,滅了佐竹式後,我開始把兵在調回仙台
準備隨時因應久保田背叛
然後同時廣建水軍,佈在沿岸,避免九州、四國的家族運兵過來
 
等這些都準備妥當後,就進入後期模式
把所以屯好的兵狂往前線送
後方則是等久保田宣我之後直接滅掉
(軍隊都是綠色看到眼睛快花...)
中國方面的戰線就靠駐兵,或是奧義研發的鎮壓度來維持民忠
最後順利席捲整個九州四國達到統一
 
(二)鐮倉源氏
鐮倉源氏的優勢在於武士維持費用較低,所以盡可能以步行武士為主力,
初期直接往東北方藤原家攻去,西面部分都交給木曾式
這場因為比較熟悉設定後,我開始廣用巡查使索要誓書的方式竊國。
一路竊到仙台地區才遭受抵抗。最後調動精兵才滅了平泉和久保田。
 
中期木曾已經被打到風中殘燭了,我卻剛打下出羽沒辦法回防,所以差點要被滅國,後來好險靠巡查使策反軍隊的方式,才度過危機,轉守為攻打到山城國。這期間算是最難度過的,尤其平定近畿後,西方式族又開始了登陸作戰,一直運兵到我的後方偷襲,害我不得不停下侵略繼續回防。加上我一開始就沒跟各國維持交易,所以每一季的收入都少得可憐。
 
這時候就覺得有2種方法很好用,1個是巡查使,軍隊無法回防時,用他直接策反軍隊,就有一批生力軍可以用了。另1個則是外交,如果軍隊登陸在真的來不及支援的地方,就乾脆直接跟對方和談。我用了2次都成功,不過都是用交換質子的方式做的。這樣該軍隊就會直接遣回原國,也算是一種手段。(不過通常隔一季對方就毀約了,然後明明是對方毀約,我的質子卻會被殺掉,超詭異…)
 
後期佔領中國之後,想到了幾個有趣的玩法。首先四國我只用船送了一個巡查使和一個僧侶。首先用僧侶四處煽動一揆,等到一揆攻下該國主城後,在用巡查使看要用索要誓書還是策反的方式,就打下四國了。
(除了小早川氏其他都是支持源氏的)
九州更簡單,因為九州的菊池式領地都是100%支持源氏,所以我除了一開始在豐前滅了小早川氏外,其他地區全部用索要誓書方式處理。沒幾個回合就拿下全九州,超快!
 
 
玩完之後的感想,覺得這款DLC有幾個特點
1、軍隊士氣很低,加上部隊只能站寬鬆陣行沒辦法選緊密陣行,很容易崩
2、承上,所以弓部隊非常重要,奧義研發都先以弓部隊增強能力比較好。部隊也最好是配多一點弓部隊。
3、重要地點城池最好能升到第2級,對防守會比較方便。有一場敵方登陸戰直接攻我的3級城,我只靠建築的駐防軍隊就守住了。
4、經濟好好調控,搭配巡查使真的很好竊國
5、這個DLC遊戲性是有的,但耐玩度有點差,玩完這2個氏族我就提不起勁繼續玩了
 
以上大概就是玩起來的心得吧
大家如果有什麼心得或指教也請多分享喔!

28
-
未登入的勇者,要加入 2 樓的討論嗎?
板務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