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17
GP 292

【心得】科普-大概介紹一下日本刀種類

樓主 南鶴 qwe8835378
GP176 BP-



太刀
太刀日本刀的一類。一般而言指的是刃長超過兩尺(60公分以上)、刀身彎度較高、一般以邊鋒朝下並吊在腰帶以下的方式配帶的日本刀。在刀刃向上切先向前的狀況下,太刀銘的位置通常是在與打刀相反的左面(不過也有例外的狀況)
太刀因為設想做為騎兵戰使用的緣故,和容易拔刀的打刀相比下較長。從平安時代開始就有製作,鎌倉時代南北朝時代也繼續使用。一直到室町時代後期因為騎兵戰逐漸被步兵戰取代而產量減少,適合徒步戰鬥的打刀才開始流行。

太刀又細分為以下種類-----
革卷太刀:重視實用,都綁上組紐革紐的太刀。於鎌倉時代出現,之後發展為陣太刀。
陣太刀:由革卷太刀發展而來,重視裝飾性的太刀,為江戶時代武家正裝時配帶的刀
大太刀:指刀身長達150公分以上的太刀,其中也有比三尺長的大型大太刀存在。
野太刀:指刀身長達90公分以上,但未滿150公分的太刀
太刀:刀身60公分以上,90公分以下的太刀。
小太刀刀身未滿60公分的日本刀,但是因為形狀比打刀更接近直線,跟脇差又不一樣,通常有大型脇差的長度。


大太刀
大太刀日文おおたち)為太刀的一種型式,一般稱呼上也可稱為「野太刀」。
一般都把刀身長達90公分以上的太刀稱為大太刀,和當時日本人的平均身高(150公分至165公分)對比下算是相當巨大的武器。大太刀通常都是背負在背後,不過若是180公分以上的人則會像打刀一樣別在腰間。
通常文獻中的大太刀指的是刀身150公分以上,而90公分以上則稱為野太刀。但是普通人都把大型的太刀叫做大太刀,而把野太刀當作別稱。
多為"中二病"武士使用


短刀
短刀,(たんとう)為日本傳統長(約30.3公分)以下的總稱。另外刀身超過一尺而仍以短刀樣式鑄造者,被稱為寸延短刀すんのびたんとう
以攜帶與用途的不同 又可細分為---
刺刀.
懷刀.
腰刀.
合口.


打刀
打刀(うちがたな)是日本刀的一種。一般而言,室町時代後所說的「刀」指的通常是打刀。打刀不同於主要用於馬上作戰的太刀,主要是用於步戰的日本刀
打刀的原型始見於鎌倉時代,當初是被呼稱「刺刀」像是一種短的尖銳之物。江戶時代至幕末的武士喜愛用打刀,因為長度適合於徒步戰鬥和室內打鬥。


脇差

脇差,也稱脇指,長約40cm—60cm,單手用刀。日本武士平時與太刀打刀一同配戴於左側腰間,並稱「大小刀」,脇差因此相對也稱為「小刀」。由於形制、用途都與小太刀相近,兩者時常混稱。適用於狹窄環境和近身纏鬥,也作為「大刀」的備用武器
脇差以長度不同又可細分為---
大脇差:1尺8寸~2尺(54.5cm〜60.6cm)
中脇差:1尺3寸~1尺8寸(40cm〜54.5cm)
小脇差:1尺~1尺3寸(~40cm)
脇差,尤其是大脇差,與小太刀在形制和用途上都很相近,加以江戶時代的法令讓原本常用太刀刀裝的小太刀也多改作打刀刀裝,兩者間的分別又更模糊了。在現代日本的法規裡,將長度較短的日本刀,包含小太刀,都歸類為脇差。


薙刀


薙刀是日本古代的一種長柄武器,其刀幅較寬,刀刃部分有很大弧度。其形狀與中國的眉尖刀比較相似 又稱長刀
在奈良時代和平安時代,日本的僧兵所裝備的刀多為薙刀。薙刀在源平合戰中被廣泛使用,這是薙刀使用的鼎盛時期。進入鐮倉時代以後,武士們使用太刀,而足輕使用的武器多為薙刀。而此後在南北朝時代相繼出現了長卷等武器,薙刀的使用開始逐漸減少。戰國時代戰爭模式由武士個戰轉換成足輕集團戰後,長槍變成主要武器,薙刀開始逐漸退出戰爭的歷史舞臺,江戶時期因規定苗字帶轉為僧人和婦女平民的武具。江戶時代武家的婦女必須學習薙刀術.明治維新以後,薙刀術又被列為日本的九種武道之一。


長卷
長卷(日語長巻)是日本刀據其長度,尺寸所分類之日本刀種類的一種。
全體長6-7尺(180-210cm)、柄長3-4尺(90-120cm)、刀身約長3尺(90cm)左右、形狀大約像刀柄較長之大太刀(野太刀)、重量較重(5-7kg)。
長卷大約是在江戶時代中期出現的,在現在則是古兵器收集者的收集品之一。
多為"中二病"武士使用


補充一點
所謂的[妖刀村正] 並不是一把刀
首先 [村正]是一個冷兵器品牌
在當時算是主流名牌之一

結束戰國時代一統天下的德川家康因自己的祖父,父親,兒子 都是被村正牌的刀砍死 自己也被村正的槍劃傷

德川家的種種經歷使得此後家康下令廢除村正所打造的武器,並禁止使用,因為德川家康認為村正打造的武器對德川家會不利,並認為村正打造的武器是在詛咒德川家,且在這時期的武將對於這詛咒是相當地迷信,所以村正的刀才被稱作「村正妖刀」。

我們的主角跟玄一郎拿的都是打刀 蟒蛇重臟拿的是大太刀

176
-
LV. 20
GP 1k
2 樓 朧夜千織 oborochiori
GP80 BP-
村正是在伊勢國桑名的刀匠一族的名字,自刀銘看來共三代皆同銘,別名為「千子村正」。

村正的姓「千子」的由來,共有兩種說法。
其一為初代村正的母親,為求安產而至矢田走井山的千手觀音院中祈求,由於初代村正是向千手觀音求來的兒子於是改姓為千子,刀劍界對村正的傳系亦通稱為「千子村正」。
其次則是為了躲避德州幕府的耳目,而更改其姓氏(此說法則為四代村正才開始改姓千子)。

以現存刀為中心的譜系



初代村正的父親為濃州赤坂左兵衛兼村美濃赤坂千手院,在地緣上跟美濃鍛冶間有相當深厚的關聯,隨後向山城國的名門平安城長吉學習鍛刀技術。而多年後風水輪流轉,後代長吉反而跑到當時的伊勢國桑名向村正學習鍛刀。

伊勢國自古為伊勢神宮所在地,相較身處戰亂的他國而言,此國算是和平之地。
因非兵家必爭之地故武人很少,當然生產武器的需求也少。

所以初代村正最初所從事的是鐮刀、鍬、鏟等等農具製造,直到室町中期(14世紀)進入戰國時代後變成各國武士往來的交通之地,由村正一派開始才慢慢有刀匠移住或出差到此地鍛刀。

村正的特徵與同時期的刀工一樣,村正將室町末期所流行的美濃傳鍛法溶入其作品中,時而可見美濃傳刀工的特徵,可見地緣關係使得技術交流更加深厚。


不只受到美濃國刀匠的影響,當時活動範圍自伊勢到東海道之間
因應各地戰爭需求而採用大和傳相州傳美濃傳的混合鍛法
專門打造所謂「脇物」的實用刀的刀工集團非常繁盛,當然也成為村正刀匠交流的對象。

最常見的作品,總體而言以美濃傳為主再加上相州傳為輔濃州兼定作風非常類似
所以亦有一說為村正深受美濃兼氏、兼信系統的影響。


初代村正開始,向村正系刀匠注文鍛刀客戶的範圍就遍及三河至東海地方。
另外村正派移住到三河國者又被稱為「三河文珠派」所以在三河國德川家臣團中,持有同一傳系作品者不在少數。

其中「徳川四天王」中的首席大將酒井忠次的愛刀『猪切』及猛將本多忠勝所持的大身槍『蜻蛉切』,兩把都是村正系三河文珠派 藤原正真之傑作。

刀銘 正真/猪切(金象嵌) 收藏至 三河武士のやかた家康館


五郎入道正宗

室町末期(1558年)的「三好下也守奧書」中,記載『初代村正是名匠五郎入道正宗的弟子』。
慶長15年(1610年)的「如手引之抄」中,則記載著『初代村正是彥四郎貞宗的弟子』。

正宗卒於南北朝的康永2年(1343),貞宗則為正宗直弟子兼養子(卒於1349)。
村正現存刀中最早紀年為文龜年(1501)年,時代差距太大不可能在正宗貞宗之下學習。

但也並非完全跟正宗無關,美濃國原屬大和傳的範圍內,後來由於正宗得意十弟子(正宗十哲)之中的志津三郎兼氏與金重移住此地,將相州傳鍛法一併帶入此地。
在兩種鍛法交流下,完成古刀五箇伝中最年輕的美濃傳

五箇伝分別為 山城傳、大和傳、備前傳、相州傳、美濃傳


另外較為流傳的正宗認為村正心術不正之事,在一九二九年 柴田南玉 出版的《講談全集》第六卷短篇之一〈受難村正〉當中有收入,這類講談為作者收集而來的流傳加以編輯成冊,一般偏向趣味性而不甚重視故事本身的真實性。
這段故事在 Nitro+的裝甲惡鬼村正 裡面也有提到過


德川家康與妖刀

說起來「村正」之所以被稱為妖刀,原因在於德川家的歷史上的過往。

----松平清康(家康-祖父) 1535年(天文4年)12月
與織田家交戰時被松平家家臣阿部彌七郎正豐用刀殺死,傳聞使用的刀是千子村正

----松平廣忠(家康-父) 1545年 (天文14年)
於岡崎城內遭近臣岩松八彌刺殺,岩松用的護身短刃也是村正,廣忠雖倖免一死卻受傷了

----松平信康(家康-長子) 1579 (天正7年)
蒙受與武田家勾結的內奸嫌疑,織田信長命他切腹。
切腹時介錯人天方山城守所用的刀,也是「千子村正」

----德川家康 1600 (慶長5年)
檢查敵將首級並驗看刺死對方的長矛時,一不小心竟傷到手指,傳此槍亦為村正所鍛造

連續四代遭村正影響,之後變有人依此附會家康以及德川幕府厭惡及懼怕村正所作刀
理所當然,其他大名也不得不拋棄或轉讓村正,或將刀銘改為「正宗」。

反德川派的豐臣秀吉舊臣福島正則真田幸村島津義弘等人反倒暗中收藏村正
幕末時期的維新志士更是競相收購村正,致使村正價格暴漲
據說西鄉隆盛和戊辰戰爭總司令的有栖川宮熾仁親王都持有村正

最後連幕府自己也相信這一套,記載在官方史書上。
甚至連天保8年(1837)獻上給將軍德川家齊的《改正三河後風土記》、嘉永2年(1849)獻上給將軍德川慶喜的《德川實記》等幕府官方史書都載有殺清康的家臣用的是村正所作刀、家康年幼時為村正割傷下令捨棄家中所有村正信康切腹時所用刀為千子村正之類。

不過現代歷史學者由一級史料與現存遺物等等跡象研究認為,在16世紀當時甚至可能到18世紀下半葉為止德川幕府並沒有對村正所作刀有特別的情感或處置,而且家康本人還珍藏兩把村正
就在名古屋的德川美術館中有一把傳為村正刀的皆燒刃紋作品,據說還是德川家康愛刀之一

目前這把刀的保存狀況良好,據此美術館方面對於「德川家就是忌諱村正刀!」
這種說法予以否認,他們認為這都是後人穿鑿附會之說。
「尾張徳川家の至宝」展 妖刀 伝説から史実


刀工評價

以下是近代研究家參考古書及奉行大的研究所作的位列順序
日本刀的研究與鑑賞」中 ,村正在古刀鍛冶的位列為「準『次』中位作鍛冶
刀劍要覽」中,在古刀鍛冶的位列為「五位
趣味的日本刀」中,初代村正在末古刀鍛冶的位列為「最上作」,三代村正則是中上作
以相撲的排行對刀工的人氣度來進行所謂「刀工番付」,其中找不到千子村正的排名。

江戸時代後期須藤五太夫睦済山田朝右衛門吉睦柘植方理平助等人,參考試斬經驗及「懐宝剣尺」「古今鍛冶備考」等古人著書中所羅列出的「業物位列」中,也是漏列千子村正

80
-
LV. 17
GP 320
3 樓 醉如蘭 peter800120
GP11 BP-

作者標示-非商業性

本授權條款允許使用者重製、散布、傳輸以及修改著作,但不得為商業目的之使用。使用時必須按照著作人指定的方式表彰其姓名。

從仁王版到這都有這類資訊,但我還是得說

        大太刀並不是什麼中二病武器,戰國後大太刀逐漸退出戰場,作為許多象徵性的寶物被收藏,許多劍術流派與武家(如柳生新陰流)在傳授當主之位時,大太刀就是作為該流派的象徵一起傳授。

        然後佐佐木小次郎,先不說這個人是流傳於民間傳說與創作文學中的人物,即便此人真的存在,他的刀也不是大太刀,麻煩不要被Fate誤導了,其實就連Fate的說明也提到「此刀的刀刃長度記錄為三尺二存,但現界時則是一把超過五尺的長刀」,三尺二寸大約98cm,範疇屬野太刀,不及狹義的大太刀。

        雖然宮崎對打刀情有獨鍾,基本上每一作遊戲都看的到打刀,但那長度對比不死人的身高有點太長了,血源則是有點太短,正常人適合的刀長應該是:你的手自然下垂,把刀指地,切先部分(刀尖)會差不多剛好碰到地板,這是最適宜的長度,因此以長度來定義刀種不能說不對,但也非全對。
11
-
LV. 15
GP 2k
4 樓 HoNoR_死人 j5508805
GP3 BP-
之前去日光江戶村時拍到,給大家參考一下
這是刀身各部位的名稱介紹
手機拍得有點模糊,看不清楚的畫看另一張吧
3
-
LV. 20
GP 560
5 樓 OldSung a207052002
GP0 BP-
一直很好奇,像是這類日本刀以鋒利著稱
但是好像有一種說法是日本刀因為身形加上力求鋒利的特性,所以比起的寬/直劍更來得脆弱
而且因為刀身窄又利,感覺上如果出刀不慎又容易讓刀身受損
所以如同隻狼這樣多次直接以日本刀去招架、使刀身被踩踏、或是砍出的刀被招架,總覺得刀的壽命應該不長吧?
有點好奇,如果日本刀本身耐久度真的相對沒有這麼高,這樣的話日本刀是否常常需要修復,或是砍殺太多兒不敷使用
而且本身的重量不高,如果不夠鋒利感覺也無法用重量去撕裂目標
這樣那些名將的愛刀,是要非常頻繁的保養,還是他們其實沒有很常在用?

0
-
LV. 17
GP 408
6 樓 南鶴 qwe8835378
GP0 BP-

作者標示-非商業性

本授權條款允許使用者重製、散布、傳輸以及修改著作,但不得為商業目的之使用。使用時必須按照著作人指定的方式表彰其姓名。

賀!!
被收入精華了!
0
-
LV. 28
GP 762
7 樓 南鶴 qwe8835378
GP1 BP-
已將圖片補上了
1
-
未登入的勇者,要加入 8 樓的討論嗎?
板務人員: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