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47
GP 162

【心得】「模型分享」 一條龍服務 - FV4005 Stage II

樓主 justdog

專業送頭仔

justdog
GP46 BP-
很久沒發文了,寫寫心得算紀錄一下,就是聊一下戰車模型的設計、繪圖、3D列印前置作業、輸出、清洗等等,看看有沒有同好藏在這邊可以交流一下,如果這邊發這類文不妥,會再移去模型版。
先放個成品壓壓驚,不然再看我廢話很多人應該就按上一頁走了。
轉角遇到愛~
早就想玩3D列印,觀望了很久,本來設定買FDM3D列印機就好,但是拿淘寶的模型給店家看,要呈現細節就要光固化3D列印機,我實在不喜歡碰化學品,也只能將就買了台光固化3D列印機。
簡單說FDM就是直觀的3D列印,將固態線材加熱融化鋪成平面堆疊起來(像是熱熔膠條)過程沒啥味道;光固化是將成形載板壓入液態樹脂槽,在面板上曝光後固化向上拉出(與FDM成形方式相反),可想而知,用面板光照的光固化會比噴嘴擠製的FDM精細度來的高,有興趣請再爬文,不贅述。
買下去才發現歹治大條沒那麼簡單,網路上要付費的沒幾樣喜歡的,免費的就不說了更沒有,我就喜歡Q版的軍武(坦克、飛機、戰艦皆可)不好找,就乾脆自己用CATIA畫。一開始目標很高想說來台超征好了,結果四不像(如圖 這到底是啥土立土及)。除了比例完全沒救之外,也認清自己曲面建模沒那麼厲害,只能先找台方正的抓感覺,所以才挑上4005,打了一篇交代這台倉管,我遊戲內沒開過...。
先說光固化3D列印流程,要有3D模型檔案(我是用STL檔),再來就是用編輯軟體擺放模型,長支撐架(我是用赤兔),因為光固化成形與直觀邏輯不同,是由下往上抽離液體樹脂,所以成形載板會需要極強的離形力把曝光後固化在面板上的那一層模拉開,停頓一下再壓回面板上曝光下一層(列印時Z軸上上下下就是在分離成形面),物件擺放不好、接觸面積過大,或是有中間真空的空洞,都會導致載板拉力過大導致偏移,你的模型有可能就黏在面板上、脫落飄在樹脂中,或是得到橘皮般醜陋的表面。我一開始也沒爬文,想說就擺著印些範本模型,調整縮放比例隨便亂印,就得到前述這些結果,全部都遇過。
赤兔軟體建立支撐(滾輪縮放,按住右鍵可以旋轉視角):
1. 要先設定找到自己的機型、機台,不然可能無法列印或讀取切片檔(我是用ELEGOO Mars 5 Ultra)。
2. 載入STL檔案,但是存檔副檔名要是.chitubox,才可以下次開啟是可以在編輯的物件。存成.STL就是一坨模型了。物件通常是實心,軟體可以挖空(1.5mm以上厚度),要在不明顯處開孔(2.5mm以上),避免真空。
3. 物件擺放原則以沒有細節的面優先放在底部,讓這面長支撐架,之後拆架會不好看,選可以犧牲的面,我目前擺放是都轉個30~40度之間,是為了減少接觸面積和離形力。我也在摸索爬文階段,看了某水管心得:哪有人買了光固化還印出一堆醜陋的支撐面,之後會試著擺放稍微傾斜5~10度,並且減少支撐架。
4. 長支撐架,舉例來說,你列印個大頭人偶(刺蝟短髮),頭髮處不管你怎麼擺都會有髮尖是懸空,你要怎讓一層一層列印的機器把懸空(稱作島、孤島)的地方拉離曝光面板,就要靠支撐架!
不要用這軟體的自動長支撐架!因為這軟體很天才,它會檢測物件是否有沒有被支撐到的地方,但是你用自動長支撐會得到一堆沒有支撐到的地方,它不會自動檢測孤島來長支撐,它應該是以傾斜角度來判斷要支撐的"面",而不是孤島。
所以長支撐原則就是孤島一定要有支撐,支撐架間距5mm左右,軟體可以一層一層檢視,橫空出世的就是島,請長支撐。基本用中型支撐架(我調整直徑0.8mm,設定值太粗),水管心得說3公分內物件可全用細支撐,我沒試過。
5. 這免費軟體很會停止回應,我真的被搞到生活無法自理,在長支撐頁面每存檔必當機(有更新也是),莫名發現跳回物件擺放頁面再按存檔沒事兒,從此一帆風順。
6. 切片,就是將物件切成一層一層地,讓列印機去讀取要曝光的形狀,原則就是越精細的模型要切得越薄層,預設層厚印象是0.05mm(就是1mm高度曝光20次),我覺得太細緻,之後會嘗試0.1mm層厚,會更快印好。
用軟體的孤島檢測,基本上全刪,因為87%看不出來檢測出來的孤島在哪邊。
存檔成.ctb檔可以去機台輸出。
印出模樣(第2板樣車),這是喬好擺放角度後,用自動支撐再人工補強支撐(有不少缺陷),光固化就是這模型倒立(手機拿反著看),由底板(底筏,長得像竹筏吧)成形到頂端。

列印後雜項工程:
1. 取模,把模型從成形載板上鏟下來,我用槓桿翹底筏邊緣再鏟。
2. 回收剩餘樹脂(我用茶葉不銹鋼濾網),濾除列印失敗漂浮在樹脂中的孤島、物件,下次可以1:1混新樹脂。
3. 清洗,我用可水洗的樹脂印,基本上可以用水洗乾淨,但是太慢,推薦95%酒精,放進去稍微搖晃就可洗乾淨,我認為放水中搖晃不變混濁就算乾淨。殘留樹脂要洗乾淨,不然等它固化你就沒細節了。打印好的模型偏軟,有不拆支撐架直接洗,也有拆了再洗(我還在摸索)。
以上步驟請戴防水手套,愛護雙手。
4. 2次固化,承上,打印好的模型偏軟,要再曬太陽或用2次固化機處理(我沒買固化機,要曬太陽還要翻面),我是曬到味道變很淡就收工。支撐架在這裡就變得礙事,先拆除好清洗、但怕會傷到細節,後拆除較難清洗,固化後更硬更難拆...。
以上後處理原則,接下來就是模型工序了 略~

3D繪圖:
反過來接著聊聊主題FV4005,繼失敗征服者後,還是要打草稿先抓比例,Q版模型Q度很重要,輪廓完成後先輸出看成果,這就是3D列印機的好處,直接開印看自己的成品,面對現實的殘酷。
第1版樣車(右邊是順便印的黑悟空),比例可以但車身要加高,可以上細節了。

第2版樣車可以參考前述支撐架的圖片,除了增加細節,也把炮管改成可動,拆分物件越來越多,導致一個成形載板放不下,要分批列印,這也是我之後要嘗試避免大幅旋轉擺放物件的原因,儘量讓物件分批次數減少,節省等待時間。
第3版樣車,2版畫太細,頭燈防撞桿0.2mm跟頭髮一樣細,有些斷在樹脂中,其他洗了就飛了,所以加粗細節,儘量大於0.5mm。換言之機台可以印出0.2mm左右的細節,但是化學變化會產生應力殘留,固化後細薄處也容易變形,還是建議加粗。
第3版樣車成品,可以交代得過去。赤兔軟體可以長完支撐架再複製(節省時間,要失敗也一起失敗),成品有某些有缺陷,打印當下寒流到,氣溫約15度會嚴重影響打印,還有殘留在樹脂的孤島也會造成失敗。
3代同堂子孫滿堂,這還沒有子孫,目前世界上僅此一台像樣的第3版樣車有成品,別無分號,這也是一路甘苦唯一可以說嘴的地方。

接下來回到模型工序,從戰車版砍到模型版 隨便砍都砍到大神,我就不班門弄斧簡單說:
上底漆(樹脂模型要上,不然水性漆咬不住),噴黑線加深層次,淺噴德國軍綠色,收工。
恩,心願已了,很Q
被自己帥醒
砲塔後還有拔支撐架留下的孔洞,打磨後上點補土,沒有完全抹平。側裙厚度0.5mm,可以看到明顯彎曲。分件接合處我有留0.1~0.2mm空隙,接合上沒啥問題。

逆擺角,87才用這台擺角

後記:FV4005還想分件將艙蓋打開放戰車兵、加個纜索,再弄個開火特效(這要學CATIA繪圖的IMA模式捏火球出來,我還沒概念...),想像都很美好,有點懶得做了,下圖是跟淘來的3D素模比較。

人家一台素模人幣150元(算臺票700),已經初步打模好+水貼,我旁邊涼快去
補個尺寸圖

結論:
1. 取得金主同意(我平常省吃儉用)。
2. 太座要認同,不然不是倒小楣而已,會初4(我就給她訂Netflix,她開勳我順心)。
3. 初學或小朋友請優先FDM,遠離化學品成長無煩惱,光固化則要考量通風,寒流不打印。
4. 草圖-設計圖-擺放支撐架+切片-打印-清洗+2固->模型工序,入坑前請再想想缺了哪個環節,缺一不可,買到撞到。
5. 見到孤島就長支撐,物件初始點加強支撐(不要一開始就結束)。
6. 清洗請戴防水手套,請溫柔婉約,不然你會看到細節在水中飄去。
7. 2次固化曬太陽免費,免錢的最貴,花你時間。
8. 感謝看完大叔的廢話。
46
-
LV. 47
GP 200
2 樓 justdog justdog
GP13 BP-
此篇繼續廢話...
接續後記:FV4005還想分件將艙蓋打開放戰車兵、加個纜索,再弄個開火特效...。除了纜索沒有加,其他補上(纜索可以用新買衣服、褲子的吊牌細繩加工,不畫了)。
先上圖,原架構沒想到要開艙門就沒有分件畫圖,底圖也難再改(改1個部分後面給你跳出10個錯誤...),只能挖掉原本艙蓋再分件重畫。這團爆炸就參考照片亂捏一把 四不像(我知道這個爆炸球需要意氵㸒想像一下),真該死的現在才後悔CATIA沒學好,才搞幾個圓形接在一起就不能產生薄殼實體,只能產出實心的爆炸球,想到先轉成STL檔再用赤兔軟體把它空心化,搞定這顆球。
先上成品圖。
爆炸球已超過我的M5U機台,評估一下用FDM機台印效果應該不錯,就請店家處理(擺放架構200元、一顆球375元...很貴),上燈泡後笑果意外不錯,我給87.87分的高分,不能再高了。
開艙蓋試擺放Type59的戰車兵,車長假裝拿望遠鏡、砲手可以拿酒杯、駕駛艙蓋太小,頭勉強卡住。
以上模型心得,這台就到這邊爛尾樓了,等下一台初版要打印時再一起印。

光固化列印機的列印心得:
沒錯,這張是失敗加缺陷品,一樓有說過失敗樣態全都遇過,又再實實在在地遇到一遍,左邊的一片像烙印的,就是黏在離形膜上,主要原因這是第2批列印,第1批有殘留不少固化的樹脂薄膜在成形載板(我竟然該死的沒注意),導致第2批失敗,這失敗品也讓我發現擺放機台竟然不是水平(很明顯的這片烙印失敗品一高一低)!這也是我前幾次列印都覺得成品有些走鐘的原因,拿個水平尺把機台腳墊一下解決(我沒有手動調平Z軸)。
物件擺放角度可以參考最後的成品圖,較好理解。
砲塔、側裙:砲塔下緣很明顯波浪,代表支撐架太少,側裙也是,加強支撐。砲塔底部基本上全用粗的支撐架(車身相同),依物件擺放方式,後續要拉起的部分很多 就上粗的支撐架,反之就用中的支撐架即可(像側裙)。
車身:我選擇側翻車身列印,可以看到底盤路輪中間有個凹陷,也是支撐架不足,這些地方要拉住後續的車身所以要建立密集的支撐架,我大約3mm立一支。
艙蓋:就薄博一片也能失敗,中的支撐架放太少,大約2mm立一支。


上圖這2張物件列印基本完整成功,只有車燈擺太靠近別的支撐架黏在一起。
在一樓有說過這段"看了某水管心得:哪有人買了光固化還印出一堆醜陋的支撐面,之後會試著擺放稍微傾斜5~10度,並且減少支撐架。",這次列印就照這句搞,選擇你可以犧牲的一個面(就是要打磨的面、或是可以隱藏的面)作為支撐面,傾斜的5~10度即可,可以大幅減少占用空間,更可以得到完美的成品。這樣小角度擺放也大幅減少物件體積,這台增加了物件還可以減少到2次以內列印出。
車身我選擇犧牲一面路輪,因為前後都有細節想呈現,側面有側裙遮蓋(我有改過支撐架直徑,粗的直徑1.2mm、中的0.8mm、細的0.6mm),依稀記得赤兔軟體原廠設定中的直徑有1mm,也可以直接用中的支撐架即可。砲塔就不用想了直接用底部,結果是得到5個幾乎完美的面(可參考缺陷圖的砲塔後面完全平整,不向一樓成品還有凹洞),路輪、側裙、履帶、車燈及艙蓋等都是這樣擺放,其餘砲管支撐架和駐車鏟是之前列印成功不再改,改了也沒省多少空間。還是要講一下這該死的赤兔軟體,履帶中間這麼空,就是不給擺放其他物件,我不確定全部顯示紅色能不能列印,下次再試試。
這2次列印幾乎是全回收料,我用極細緻的泡茶濾網過濾樹脂(咖啡濾紙沒試過),也調整一些赤兔軟體參數,可以參考。層厚我調整0.08mm(原廠0.05mm)但是曝光時間要增加到2.8S(原廠2.5S吧),因為失敗就在增加底層曝光時間到33S(原廠30S還32S,忘了)。
寫些結論大家一起精盡:
1. 支撐架擺得好,拆件沒煩惱,因為該面較無細節,可以清洗後直接拆件(2次固化前),不然固化後拆支撐架會想全部丟進垃圾桶。
2. 以上為3D列印活生生血淋淋地入坑心得,欲入坑者慎入。
13
-
未登入的勇者,要加入 3 樓的討論嗎?
板務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