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34
GP 1k

【心得】決定版戰役淺談-7.《西方霸主》

樓主 混沌 ccchaos09
GP45 BP-

  各位好,本回來到決定版的第二張資料片,被稱作反派大進擊的《西方霸主》
 
  在決定版獲得粉絲廣泛好評的一年後,官方突然宣告新資料片的發行,此消息一出旋即再次掀起話題,好奇官方究竟葫蘆裡在賣什麼藥。
 
  而當新的主題戰役釋出信息時,又引發了一波熱議:英格蘭國王勃根地公爵諾曼人家族,都是在過去主題中作為反派勢力登場,「反派大進擊」的稱號頓時不脛而走。
 
  尤其愛德華與大公爵更是《帝王世紀》故事中的主要反派,新戰役裡還必須對經典英雄華勒斯和貞德「下毒手」,因此《西方霸主》也被老粉絲戲稱為做來「毀滅童年」的。
 
  儘管如此,本回戰役製作之精良和用心有目共睹,可說是又一個優秀的作品。尤其與過往主題的恩怨糾葛,在營造出十足的劇情張力之餘,也令人心裡五味雜陳。
 
  本回的封面人物正好對應了三個主題戰役,很好辨認。是首次有女性人物登上封面,之後《公爵的黎明》的雅德維嘉更是列於最顯眼的中央位置,不知往後是不是會有更多女性出現?
 
 
 
  中間的無疑是三個主題中唯一作為君主登場的英格蘭國王—長腿愛德華,頭戴的王冠和過場的插畫造型都相當醒目。
 
 

  右邊的女性是低地國掌權者—埃諾的賈桂琳,極具辨識度的頭飾清楚說明了身份。本以為登上封面的應是作為主人公的大公爵父子:無畏的約翰或好人菲利普,居然由作為敵方勢力的賈桂琳來做宣傳人物,至今仍是挺意外的。
 
 

  左方是歐特維爾家族的博希蒙德。主題中共出現了三個首領:吉斯卡爾、羅傑和博希蒙德,但前兩者在過場插畫中都有留鬍子,形象不大相符;而博希蒙德的厚嘴唇和粗眉毛,以及沒蓄鬍的特徵和封面人物相吻合。
 
 
 

  以下為各戰役內容感想和個人主觀評分(實心一星,空心半星,滿分五星★★★★★)。
 
 
 
  長腿愛德華

  「老謀深算,不擇手段」
 
  劇情:★★★★

  美觀:★★

  難度:★☆
 
  《西方霸主》中最爽快的主題戰役。
 
  阿金庫爾的長弓兵大展身手開無雙還不夠過癮?
 
  歡呼吧!本主題帶你繼續體驗長弓兵海遠距輾壓的快感。
 
  懷念賽普勒斯中英雄武器神之弓無與倫比的射程嗎?
 
  雀躍吧!本主題給予了更加強而有力的秘密武器戰狼號
 
 

  在《非洲王國》法蘭西斯科.德.亞美達以來首個由兩張地圖相疊構成的主題;與後來《公爵的黎明》揚.傑世卡一樣只有單場在他鄉作戰,其餘都是在自家本土。
 
  地圖方面是三個主題中最偷懶的,只有中東臨海的阿卡城和的黎波里等十字軍城市做得用心,英國本土的場景大同小異。不過同帖木兒主題,人物語音的表現良好,生動展現了主人公愛德華的狡詐和殘暴。
 
 

  很巧的是,本主題設計最精妙的,正是唯一不在本土的十字軍東征。
 
  守城戰安排箭塔與城牆相連的創意令人眼睛一亮,完美契合愛德華讓弓箭手「登上城牆」的命令;用指令使喚友軍做出不同行動的設計也是前所未有,讓整場戰役更具靈活與變化。
 
 

  作為《帝王世紀》威廉華勒斯主題的頭號反派,原以為會是讓心腹或老臣來講述這段過往,沒想到是由兒子.愛德華二世來作為敘事人。
 
  最巧妙的是,在借二世之口述說愛德華「文治武功」的同時,也把兒子活在老爸陰影下的複雜心理刻劃得入木三分。
 
 

  果斷和猶豫、強悍和懦弱,父子性格的強烈反差一覽無遺,甚至戰役中的愛德華也不加掩飾對兒子不成材的鄙夷和唾棄,讓整起故事更為立體外也增添幾分的無奈。

 

  父親的光芒太過耀眼,作為唯一繼承人的壓力之大可想而知,加上先王駕崩就馬上蠢蠢欲動的諸侯貴族,二世的神情始終鬱鬱寡歡。
 
  懷有對父親的崇敬畏懼,以及憂心自己會讓家族蒙羞、如坐針氈的煎熬,在先王陵墓前才能提起勇氣……相比作為一世梟雄的長腿愛德華,形象趨近於平凡人的二世更容易讓人有所共鳴。
 
  敘事中二世提及自己終將「放手一搏」,指的極可能是遠征蘇格蘭但慘敗的班諾克本戰役,蘇格蘭首領.羅伯特布魯斯於本戰擊潰愛德華二世並贏得了獨立戰爭,如此回頭看二世最終那句「父親,我不會讓您失望。」,頓時百感交集……
 
 

  諷刺的是,二世本人不出彩,但兒子三世跟孫子黑太子都有不辱沒祖先的豐功偉業,唯有他在家族史上留下個碌碌無為的形象……
 
  在電影《英雄本色》中,安排了個英格蘭王妃懷上華勒斯骨肉、進而氣死公公愛德華,且暗指日後傑出的三世實為蘇格蘭血脈的情節,細想之下真的惡趣味滿滿。
 
  畢生活在父親陰影下,在位時始終芒刺在背,最終落得被廢黜而死,二世的人生著實悲慘,以至個人都不忍苛責……
 
  在談論歷史時,有時會調侃某些人物,愛德華二世或許也是其一,但假如易地而處,常人真能像敘事中所說的,足以「承受皇冠之重」嗎?

 
 
 
  大公爵

  「運籌帷幄,縱橫捭闔」
 
  劇情:★★★★★

  美觀:★★★★☆

  難度:★★★★☆
 
  《西方霸主》中最艱難,也讓個人最感觸良多的主題戰役。
 
  目前唯一主題地圖上蓋有印章的戰役,該圖示為勃根地公國紋章。
 



  《西方霸主》唯一的六關主題,時間軸正好對應《帝王世紀》的聖女貞德,站在昔日戰役反派勃根地公國的立場來看待百年戰爭的時局。
 
  如果說聖女貞德是可歌可泣的救國史詩,那麼大公爵就是腥風血雨的爭權之路。
 
  值得玩味的是,在這以政治鬥爭見長的主題裡,開場的同盟居然都意外地忠誠老實,在已經習慣友軍背刺的情況下不免有些欣慰和受寵若驚。
 
  相比充斥權謀和算計的劇情,勃根地的旋律卻相當悅耳動聽,柔美中彷彿有些淡淡的惆悵,是個人心目中前幾名的主題曲。
 
  英雄全勤的主題之一,由公爵父子檔無畏的約翰好人菲利普先後擔任主人公。

 
 
  戰役設計精妙,豐富的劇情內容和人物互動引人入勝。
 
  首戰以限定時代來彰顯勃根地可提前升級經濟科技和重裝騎士之特性的巧思可謂高明;終戰以開局打下一座城池發展、俘虜聖女貞德作結的安排,呼應和致敬貞德主題的後半段內容,令人拍案叫絕。
 
  從富饒的法蘭西到低地國的景象塑造都相當到位,首戰的列日城和終戰的康比涅也各具特色,跟貞德主題相仿的巴黎更是一大亮點。
 
  敘事方面由作為宮廷顧問的父親跟兒子談論公國的興起來進行,輔以背景中即將被處以火刑的貞德,灰暗凝重的氣氛頓時撲面而來。
 
  前半段重心為前任公爵.無畏的約翰與政敵阿馬尼亞克派的鬥爭。

 

  史實上約翰承諾減稅以拉攏巴黎市民,得到工人商賈學者等階層的支持,所以敢明目張膽承認自己的謀殺行徑,不僅沒因此被定罪,還一度成為法蘭西的攝政。
 
  支持約翰的市民階層也反映在「掃蕩巴黎」中提供協助的各個公會上,當中最令人個人印象深刻的非屠夫公會莫屬,騎士級別的戰力在本場中大有助益。
 
  作為屠夫竟有這等實力,請問你們平時到底是作啥的,又怎麼會被區區幾個長槍兵困住……?

 
 
  除此之外,還提及亨利五世治下的英格蘭在阿金庫爾大捷的後續,也解釋了貞德戰役中勃根地跟法蘭西作對的主因。
 
  始於刺殺,終於刺殺。約翰的死法,如今看來彷彿也預示了勃根地公國的最終結局……
 
 
  —「真是太諷刺了,約翰,你幹掉了死敵後籌謀了大半天,最後達到的竟然是跟你最厭惡的死敵.奧爾良的路易一樣的下場。所以說呢,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敘事後半段為現任公爵.好人菲利普在低地國的爭權奪利,以及對奧爾良聖女的謀算……
 
  本主題的看板人物,也是戰役中最難纏的敵人,埃諾的賈桂琳在此登場。
 
  比起英法軍隊,跟勃根地的同族內戰累多了,被源源不絕的遊俠、馬上輕裝兵、配上戟兵和超強火藥部隊打到疲於奔命,非常深刻體認到賈桂琳所說「只要還有一口氣,就不會向任何人屈服」的決心……

 

  劇情中沒提到的是,菲利普老爸約翰和賈桂琳的老爸威廉娶了彼此的姐妹為妻,故他們在輩分上既是姐/妹夫也是大/小舅,也就是說菲利普和賈桂琳其實是雙重表兄妹關係……

 

  賈桂琳嫁的英格蘭護國公,在史實上一般稱為「格洛斯特公爵漢佛萊」,戰役中其名前的「蘭開斯特」,指的是英國蘭卡斯特王朝
 
  彼時的英格蘭戰力多投注於百年戰爭,並不願為一個賈桂琳冒與勃根地全面決裂的風險,這點反映在「鉤子與鱈魚之戰」提示中表明漢佛萊受到政治上的牽制。
 
  結束與表妹間的鬥爭,菲利普的矛頭才終於指向最大的絆腳石—貞德。

 
 
  各位觀眾朋友,請看過來!
 
  在此隆重介紹,本作最佳盟友獎得主—蘇瓦松
 
  只花一千黃金方可換來間諜,絕對是有史以來最划算的交易,沒有之一!

 
 
  戰後,在菲利普遣散幕僚獨自和貞德對峙時,安排敘事人留在帳篷外偷聽的細節相當巧妙,簡單明瞭解釋了為何他知道主子和俘虜後續的談話內容,還能私下講給兒子聽,也避免了像脫脫迷失開上帝視角般的尷尬。

 


  在聖女貞德中,扮演的是拯救國家的彌賽亞、激勵民族的殉道者
 
  而在大公爵裡,卻成為了過去厭惡的背刺仔、工於心計的劊子手,親手把以往的英雄送上黃泉,只收穫了一枚沾血的金牌、黯淡的成就,以及悵然若失的結局……

 
 
  即使不甘,但不可否認的是劇情很細膩傳神。
 
  聖女貞德和大公爵,象徵同個時代背景下截然不同的價值觀:一個是信仰、堅忍不拔;一個是政治、惟利是圖。
 
  過往在貞德主題,只強調了英格蘭的橫行霸道和勃根地的助紂為虐,最終在英雄身死激發民族意識下反敗為勝;但在大公爵主題,卻展現了當代環境的另一面向,並非所有的百姓都跟「奧爾良聖女」沆瀣一氣,而是只想獨善其身。

 
 
  但蘇瓦松人民的作法真是錯的嗎?
 
  在貞德殉道激起法蘭西的民族主義前,連年戰火下民生凋敝,尋常百姓光生存都來不及,自然不願投入戰事。
 
  蘇瓦松人民不在乎主政者是誰,也不關心百年戰爭的結果,要的只是安穩生活,誰能給得起就倒向誰,而菲利普投其所好加以拉攏。
 
  無關乎是非善惡,只是現實跟手段,菲利普正是靠著謀算人性達成目標。
 
  然成也人性,敗也人性,即使菲利普的「政治」手段得以成功剷除貞德這個絆腳石,但也誤判了「信仰」的力量之大。
 
  貞德的殞落非但沒有壓垮法蘭西,反而激發了民族的同仇敵愾,從而令整個局勢跟其預想的背道而馳。

 
  —「真是太諷刺了,菲利普,你挖空心思費了一番功夫,最終得到的卻是完全適得其反的結果。所以說啊,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而更諷刺的是,梟雄父子和祖先汲汲營營打下的江山財富,即將在不久後的下一代時毀於一旦……
 
 

  歐特維爾家族

  「兼容並蓄,成就大業」
 
  劇情:★★★★☆

  美觀:★★★★

  難度:★★★★
 
  《西方霸主》中最耐玩,多采多姿且變幻莫測的主題戰役。
 
  跟《失落的帝國》的巴里淵源很深的一個主題。
 
  不單是作為侵略者和被侵略方的糾葛,連敘事方面也十分相似—同樣是由一個家族裡的多名成員作為主人公進行、跨越不同世代的故事。
 
  戰役足跡跨越義大利南部、西西里島、希臘、中東和地中海,景象多元豐富,末關作出近似真實世界的輪廓令人歎服。

 

  歷史上是諾曼人的一支定居在西西里島才建立的政權和文明,所以除了本主題末關外,其他戰役中諾曼勢力的文明名稱都是寫「諾曼人」。
 
  最初看到名稱不符時還有些不解和混淆,了解緣由後才覺得這個細節處理得挺用心的。
 
  首回引入讓英雄透過戰鬥升級的模式,除了戰力增強外還會觸發對話和劇情,為戰役增添新鮮感外也令英雄的存在更為突出,之後《公爵的黎明》中的雅德維嘉主題也沿用了這個特色。
 
  敘事方面由宮廷太傅向年幼的君王講故事來展開,君臣彼此的情緒描繪都生動十足,如男孩對於祖先的崇敬,以及長輩對於後生的期許。

 
 
  同時在劇情裡不時可聽到某些「老朋友」的名字,或與之有關聯的人物消息,遇上時頗有和故人重逢的感覺,更充滿著往日的情懷。
 
 
  *「吉斯卡爾的到來」一戰中,拜占庭勢力阿爾吉魯斯的老子正是巴里戰役的反派——梅勒斯。而吉斯卡爾本人正是日後攻陷巴里的大魔王。過場中也有提及哈斯汀斯之役征服者威廉,在當時還沒征服諾曼第而被視為「私生子」笑話。
 
  *「博希蒙德與皇帝」一戰中,陰陽怪氣的後母西克爾蓋妲會提到女兒跟巴塞隆納的親事,她與吉斯卡爾的女婿正是席德的老對頭——貝倫格爾伯爵。在過場中提及曼奇克托之役,才剛拿下巴里四個月的吉斯卡爾開始將腦筋打到慘敗的拜占庭帝國上,遂派遣兒子博希蒙德指揮本回戰事。
 
  *「東方的博希蒙德」一戰後,博希蒙德建立的安條克公國,之後曾因聯姻被他人繼承,正是薩拉丁的敵人——沙蒂詠的雷諾
 
  *「世界奇觀」一戰中,神羅皇帝洛塞三世的外孫、驕傲的亨利的兒子,正是巴巴羅薩的背骨仔——猛獅亨利
 
 
  戰役內容也是豐富多元,尤以後面三戰讓個人永生難忘。
 
  你們拜占庭軍團穿了金鐘罩又如何?在諾曼唱詩班的咒殺面前,再高的恢復力都是徒勞無功!
 
  手下大軍亡於豬羊卡位,科穆寧皇帝你感覺如何,感覺如何啊?

 
 
  安條克守城戰,因打法不同可以是最容易和最艱難的一場,以研發忠誠信仰來還原歷史上被困的十字軍因挖到槍尖、進而士氣大振外出殺敵,最終擊退穆斯林大軍解圍的巧思令人驚艷且趣味性十足。
 
  聖槍十字軍,無比契合的搭配,把第一次東征的戲劇性完美地呈現出來。
 
  而全主題中最讓個人意猶未盡的,當屬最終的「世界奇觀」
 
  通過在各勢力之間周旋和抉擇,生動刻畫出外交上的複雜多變;而得以使用中東跟北非的兵種、以及打敗敵方可吸收該文明的特殊科技,傳神地反映了西西里王國的兼容並蓄和包羅萬象
 
  順帶一提,吸收了條頓金冠的城堡射程真是強而有力、強而有力啊

 
 
  太傅講古中的語調和情緒聽起來很舒服,既有長者跟孩子敘述精彩故事的溫馨,也有老臣向君王傳達深厚信心的感動。
 
  從會顧及孩子的失落進而耐心提供進一步說明,而非話匣子打開就一股腦兒講到底,可看出敘事人的心思還挺敏銳細膩的。
 
  而聽故事的腓特烈.羅傑,也就是日後的神聖羅馬皇帝腓特烈二世,歷史上成就確實不辱沒祖先,甚至猶有過之,只是童年似乎沒有敘事中那麼安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終於寫完感觸良多的《西方霸主》,接著就剩下最後的《公爵的黎明》了。

  遺憾的是,從最初寫到現在也過了一個多月,新DLC依然音訊全無,發布時間遙遙無期。

  殷殷期盼了一段時間卻沒有任何風聲,說不心累是假的,目前只能默默等待了。

  如果覺得本文不錯,懇請GP支持一下。

  同時謝謝到目前為止支持的各位版友和同好。

  

  延伸閱讀:



45
-
LV. 34
GP 1k
2 樓 混沌 ccchaos09
GP7 BP-

  長腿愛德華二三事
 


  相傳在愛德華以武力征服了威爾斯(即愛德華3:城堡與國王)後,桀敖不馴的威爾斯不願臣服,在愛德華準備派人出任統治時,開出了四個條件。
 
  1、必須在出生於威爾斯
  2、必須出身於王室
  3、不會說英語和法語
  4、純潔無瑕、沒犯過任何過錯
 
  面對這擺明來刁難的幾個條件,愛德華卻爽快地答應了。
 
  隨後,把即將分娩的王后—卡斯提爾的埃莉諾帶到威爾斯,在她生下孩子(即為敘事人愛德華二世)後,向威爾斯宣告新生兒就是他們的統治者!
 
  這個孩子既出生於威爾斯;又是王室血脈;且剛誕下只會哇哇叫、自然也沒犯過什麼罪,條件全部符合!
 
  這下沒辦法了,畢竟條件是自己訂的,威爾斯人只好摸摸鼻子承認這個嬰兒就是統治者。
 
  在孫子愛德華三世繼位後,冊封了自己長子(黑太子愛德華)為威爾斯親王,而立王儲為威爾斯親王的作法也被沿用至今,現任的榮譽頭銜持有者為王儲查爾斯。

 
 
  即使愛德華在戰場和政治上殘酷無仁,但跟王后埃莉諾卻相當恩愛合諧,埃莉諾曾隨夫參加十字軍東征過,且愛德華生平中沒有情婦和私生子,在中世紀相當罕見。
 
 
  遠征蘇格蘭得勝後,為羞辱反抗的蘇格蘭人,愛德華將蘇格蘭王室信物「命運石」奪去並嵌在王座下、宣告英格蘭和蘇格蘭統一在英王之下(即愛德華4:空外套)
 
  二十世紀中,曾有四名蘇格蘭學生從西敏寺中將命運石盜出欲送回蘇格蘭,但在期間失手毀損了石頭,只好暗中拿給專家修復。而後英國警方雖然尋回命運石並返還至西敏寺,但一直有傳言尋回的是贗品而非真品。

 
 
  愛德華鎮壓蘇格蘭的叛亂並處死威廉華勒斯(即愛德華5:蘇格蘭之錘)的情節,在知名電影《英雄本色》中有還原出來,在華勒斯身亡後,蘇格蘭首領羅伯特布魯斯率領族人繼續抗戰,最終成功獨立。
 
  值得一提的是,片名原文Braveheart(勇敢之心)在歷史典故中並非源自主人公華勒斯,而是之後成為蘇格蘭王的羅伯特布魯斯,只是電影劇情和宣傳海報很容易讓人誤以為指的是華勒斯……



7
-
LV. 34
GP 1k
3 樓 混沌 ccchaos09
GP9 BP-
  歐特維爾的博希蒙德
 
  從作為封面人物、且唯一在主題中有兩個關卡的人物,可看出博希蒙德挺受官方重視的。
 
  在歐特維爾的主題中,僅談到博希蒙德與拜占庭皇帝阿歷克塞.科穆寧交手、以及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的經歷,之後就無太多著墨,稍微有些遺憾。
 
  所以在此談下這位諾曼軍事家和十字軍領袖的生平。

 

  博希蒙德為父親羅伯特.歐特維爾,也就是吉斯卡爾和首任妻子阿爾貝拉達的長子,教名馬克,父親羅伯特在聽聞巨人博蒙達斯傳說後為其取了小名「博希蒙德」,無意間創造了往後中世紀家喻戶曉的名字。
 
  在他四歲時,父親羅伯特就因政治需求終止首任婚姻,並於翌年迎娶倫巴底公主.西克爾蓋妲(即為戰役裡始終陰陽怪氣的後母),母親的失勢令博希蒙德淪為私生子。

 

  成年的博希蒙德驍勇善戰,深得父親的器重,在諾曼軍隊中也聲名顯赫。
 
  1081年,博希蒙德受父親的指派率領先遣部隊進軍拜占庭,同年阿歷克塞.科穆寧登基為拜占庭皇帝,從此拉開兩人之間長達三十餘年的鬥爭(參照歐特維爾3:博希蒙德與皇帝)

 

  博希蒙德在與皇帝的鬥爭中多次建功,不但令拜占庭大為頭疼,也讓諾曼人聲名大噪,輝煌的戰績讓他的地位水漲船高,儼然成了家族中第三號人物,僅低於父親羅伯特和叔叔羅傑
 
  但在1085年,羅伯特的病逝打亂了一切。叔叔羅傑支持後母之子、也就是博希蒙德的異母弟—羅傑.博爾薩繼承父親的權位(因博爾薩從小虛弱、較好拿捏,而博希蒙德已成氣候),憤怒的博希蒙德遂與族人展開了長達九年的內戰,但最終無果。
 
  直到教宗號召十字軍,察覺有利可圖的博希蒙德帶領手下參與首次東征,為此他不惜向昔日對頭.科穆寧宣誓效忠、以換取皇帝支持他作為東征統帥。
 
  東征初期戰況順利,收復了不少被突厥人占據的失土,但野心勃勃的博希蒙德不會甘於純為皇帝效勞,他的眼光早已指向古老大城—安條克。

 

  然而攻佔安條克過程並不順利,城內守軍負隅頑抗,野外還有虎視眈眈的突厥人,在長達八個月的圍城中,博希蒙德擊潰了突厥援軍,並賄賂城裡人打開城門,終於殲滅守軍並佔領安條克。
 
  但還沒高興太久,探子就帶回一個不好的消息—摩蘇爾蘇丹卡布卡正率領大軍殺來奪取安條克,剛結束圍城的十字軍不得不入城死守(即為歐特維爾4:東方的博希蒙德)

 

  多月的圍困和作戰早已令城中彈盡援絕,也大幅削弱了十字軍的士氣和耐力,獲悉消息的突厥首領卡布卡遂不急於攻城,想用飢餓和疫病拖垮敵人。
 
  就在博希蒙德和十字軍陷入絕境時,一名教士宣稱看到了神蹟,並表明城內教堂埋藏著聖經中的朗基努斯之槍。守軍原本將信將疑,沒想到居然真的挖出一柄生鏽的槍尖。

 

  頓時十字軍士氣大振,紛紛抄起武器不要命地衝出城外殺敵。
 
  在此之前,卡布卡的大軍已經出現分歧,並非所有穆斯林領袖都服從並樂見卡布卡佔領安條克,各派之間的猜忌和衝突越來越多。
 
  還沒爭出個結論,十字軍卻陡然發難大舉殺來,雙方旋即展開交鋒,最終士氣高昂的十字軍佔了上風,許多穆斯林被聲勢嚇到節節敗退、最後一哄而散……
 
  然而,本回的勝利卻是博希蒙德最後的好運跟輝煌。
 
 
  卡布卡敗退後,博希蒙德遂完全佔領了這座城市,並在此建立了安條克公國,但也因為拒絕服從和履行職責跟科穆寧皇帝再次鬧翻。
 
  他決定留守安條克,沒有參加進攻耶路撒冷,並致力於獲取支援以對抗科穆寧和拜占庭,但始終沒能如願。且因安條克位處兵家要地,時常須和突厥人衝突,博希蒙德在一回作戰中失利被俘,三年後才被耶路撒冷的鮑德溫二世贖回釋放。
 
  獲釋後因為積欠耶路撒冷贖金,不得不鋌而走險繼續征戰,卻因沒有穩定的兵源而再次敗北,只好冒險返回歐洲招兵買馬,由於和科穆寧關係惡劣,經過拜占庭領土都是偷偷摸摸。
 
  由於在東征時的顯赫戰功,博希蒙德回到歐陸遊歷法蘭西時備受禮遇,還被法王腓力五世招為女婿。幾年後他召集一支軍隊進攻拜占庭帝國,但因師出無名,作戰上始終不順,在補給被切斷之下無力再戰,只得再度向科穆寧言和稱臣。
 
  孤掌難鳴的博希蒙德沒有回到安條克,而是返回故鄉塔蘭托。這個征戰了三十餘載的諾曼軍事家、十字軍領袖、安條克公爵,最終卻在家鄉鬱鬱而終。
 
  而其子博希蒙德二世在老爸逝去獲得繼承權後,歷經多年才達到安條克,但公爵位子也沒坐多久便在三年後戰死……
9
-
LV. 35
GP 1k
4 樓 混沌 ccchaos09
GP6 BP-

  歐特維爾的羅傑二世
 


  歐特維爾的末關「世界奇觀」,是主題中唯一沒有英雄登場的人物。
 
  當時西西里的當政者是羅傑二世,就是西西里伯爵羅傑.博索的兒子、羅伯特.吉斯卡爾的姪子、博希蒙德的堂弟。
 
  同時也是聽故事的腓特烈.羅傑的外祖父。
 
 


  即使在沒能在戰役中作為主人公登場,但羅傑二世的事蹟並不遜於上面的幾個親戚族人。
 
  其生涯中最輝煌的成就,就是統一了其他諾曼家族的領土,建立了西西里王國
 
 

  羅傑二世生於1095年,為父親羅傑.博索第三任婚姻所出,上頭還有一名年長四歲的兄長西蒙。
 
  在他出世前,父親羅傑.博索就已掌控了整個西西里島,也拿下了地中海的馬爾他,而在伯父吉斯卡爾過世後,羅傑.博索併吞了兄長在義大利南部的許多領土,且實質上控制了吉斯卡爾繼承人手中的政權。
 
  在羅傑二世九歲時,年僅十二歲的西蒙早逝,西西里伯爵的頭銜和領地從此落在他的身上,因當時年幼還得由母親輔政協助。
 
  直到來到了十六歲,羅傑二世才開始獨立執政。
 
  在吉斯卡爾的子孫絕嗣後,其領地完全落入了羅傑二世的手中,令他實力大增,也引起了教皇的警惕。
 
  此外,諾曼人在南義的開枝散葉,除了為家族征服各地提供穩定的兵源外,也逐漸成為羅傑二世的競爭者,因此在其前半生都忙於征討旗下桀敖不馴的封臣。
 
  時間來到1130年,羅傑二世三十五歲時,羅馬教廷發生了嚴重的分裂,兩派人馬分別推舉了教皇,並各自宣告自己為正統。
 
  同年,其中一名教皇安納克勒圖二世,透過將羅傑二世的麾下封地提升為王國、並授予其西西里國王的頭銜,換取了羅傑二世支持自己為教皇並給予援助。
 
  憑著支持一方教皇,諾曼人的西西里王國從此建立。
 
  而另一名教皇因諾森特二世,則得到了薩克森公爵暨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洛塞三世的支持,後者親自率軍進入義大利為其撐腰。(時間軸即為歐特維爾5:世界奇觀)
 


  當時西西里王國內部發生叛亂,羅傑二世一時間騰不出手救駕,剿平逆賊才北上將卡普亞和那布勒斯以外的南義大利掌控於手中。
 
  而進軍義大利的洛塞三世並沒有威風太久,就因和自家帝國中霍亨斯陶芬家族(紅鬍子巴巴羅薩的家族)的康拉德內戰而焦頭爛額。
 
  好不容易擺平康拉德,洛塞三世才帶著女婿.自負的亨利(猛師亨利的外祖父),率軍攻入義大利南部對抗諾曼人。
 
  起初神羅軍隊勢如破竹,但在深入到半島南部時,卻因難以承受炎熱的氣候而水土不服、紛紛病倒。眼看士氣低落,無奈的洛塞三世只得撤兵,然而他本人卻也在歸途中病逝,令神聖羅馬帝國陷入爭奪皇位的紛爭中,也解除了對西西里王國的威脅。
 
  後來,羅傑二世支持的安納克勒圖教皇也因病而逝,與之對立的因諾森特教皇旋即發難,革除了羅傑二世的教籍。
 
  然而在1139年,因諾森特的軍隊被羅傑二世擊敗,教皇本人還被俘虜,被迫簽訂《米尼亞諾條約》承認羅傑二世的統治和重新冊封頭銜。
 
  從此,西西里才終於得以穩定下來,作為一個生氣勃勃的王國在地中海冉冉升起,憑藉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兼容並蓄的文化,成為今後的200年內歐洲最繁榮昌盛的地方。
 
 

  因為在世時的豐功偉業,羅傑二世被譽為西西里最偉大的國王。





6
-
LV. 37
GP 2k
5 樓 混沌 ccchaos09
GP5 BP-

  康比涅之圍
 

  英法百年戰爭期間,英格蘭王國在勃根地公國的協助下佔領了法蘭西王國北方的大片領土,英格蘭佔有巴黎,勃根地則佔有蘭斯。
 
  其中蘭斯為歷代法蘭西國王進行加冕典禮和祝聖儀式的重要城市,且當時主張擁有王位繼承權的王太子查理仍尚未完成加冕。
 
 
 
  公元1428年,英格蘭在勃根地的協助下入侵法蘭西中部,並發起了奧爾良之圍。在羅亞爾河以北都已經落入敵手之下,奧爾良成為最後能抵擋敵軍的關鍵要地,整個法蘭西的命運都繫在這座城市上,可說是危急存亡之秋。
 
  然公元1429年春天,一個意想不到的人橫空出世,奇蹟似地扭轉乾坤——來自偏遠農村的少女貞德,造訪了王太子在希農的宮廷,在獲得兵權後領軍解除了奧爾良之圍,為法軍的反敗為勝揭開序幕。
 
  繼奧爾良之圍後,貞德統帥的法軍在帕提戰役中擊潰英軍,又於同年七月進軍蘭斯,成功令王太子正式加冕為查理七世,本戰勝利使貞德的聲勢也來到了最高峰。
 
  同年九月,剛完成加冕的查理七世趁勝追擊發起巴黎圍城戰,意圖從英格蘭和勃根地的同盟手中奪回首都巴黎。
 
  但因守衛的英軍負隅頑抗,加上排斥阿馬尼亞克勢力的巴黎市民拚命反抗,法蘭西軍隊被擊退,作為指揮官的貞德也負傷而退下前線,儘管她想再次圍攻,但法王仍決定下令撤兵。
 
 
 
  公元1430年三月,法蘭西王室得知好人菲利普打算對康比涅進行圍攻。此前貞德已察覺到危機,但在前一年圍攻巴黎失利後,她就沒再得到太多兵權,於是私下招募了一支志願軍,私下前往康比涅。
 
  四月初,作為勃根地附庸的利尼伯爵.盧森堡的約翰二世率領先鋒部隊出發,而好人菲利普也於四月下旬自佩羅訥揮師進軍。
 
  貞德在五月中抵達康比涅,在爆發幾起小規模戰鬥後,她嘗試到蘇瓦松奇襲勃根地派勢力,但蘇瓦松的居民拒絕讓她入城,並於翌日宣布和勃根地公國結盟。
 
  在蘇瓦松碰壁的貞德決定轉而和康比涅總督紀堯姆.德.弗拉維合作,在馬爾尼襲擊勃根地派,在先鋒部隊遠離主力時發動攻擊。
 
  孰料,盧森堡的約翰在探索環境時意外發現貞德的行動而呼叫援軍,趕來的增援部隊兵強馬壯,貞德只得下令撤退,親自在遠離部隊的地方殿後。
 
  接獲勃根地軍隊也將兵臨城下,紀堯姆在法軍完全撤入康比涅前便關下了城門,殿後的部隊別無選擇,只能被勃根地俘虜。
 
  貞德向利尼伯爵的部下,旺多姆的私生子李諾投降,以囚犯身分被帶至博雷瓦爾。不久之後,約翰二世在英格蘭與勃根地的雙重施壓下,以一萬法磅的價格將貞德賣給了英格蘭,從而導致了她的死亡。
 
  康比涅之圍是貞德最後的軍事行動,她的生命也在翌年畫下句點。雖然本回圍城戰規模並不大,但失去貞德對於當代法蘭西政治和軍事方面無疑是巨大的打擊,也成了百年戰爭的一起重要事件。



5
-
未登入的勇者,要加入 6 樓的討論嗎?
板務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