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33
GP 1k

【心得】決定版戰役淺談-1.《帝王世紀》

樓主 混沌 ccchaos09
GP40 BP-

  等待新DLC發佈的時間,回顧下目前為止的所有戰役。

  突然心血來潮地想寫各主題的感受和餘談。

  由於目前共發佈了八張資料片,預計會以一張一篇的形式發文。

  因此本篇就是各位都經歷過的童年回憶:《帝王世紀》



  全作起點,這三頭像想必老玩家都不陌生吧。

  三個歷史人物作為封面是本系列的招牌跟傳統,從最初一直沿用至今。

  揣測三個頭像分別是哪個人物也是個樂趣,對岸貼吧上就曾有討論過。

  左方是維京人,右方是日本人較為明顯,中央的歐洲人較有討論。

  維京人方面,考量到《征服者入侵》戰役劇情,約莫是紅衣艾立克

  日本人方面,依據後來發佈的高清版圖頭盔上方的家徽,可推斷是織田信長



  歐洲人方面,曾有人猜測是黑太子愛德華,但其正史上並未繼承英格蘭王位、不大會戴王冠。

  且第一張圖三頭像上方分別對應著維京長船、日本弓騎兵和歐洲十字軍。依據帝王世紀時代背景中的十字軍(第二和第三次),有以君王身分參戰且名氣大的應是英格蘭的獅心王理查


  有趣的是,上面三個都是元老文明,但均沒有在本資料片中有獨立劇情。

  以下為各戰役內容感想和個人主觀評分(實心一星★,空心半星☆,滿分五星)。


  威廉華勒斯

  劇情:☆

  美觀:★

  難度:☆

  劇情為愛國志士帶領族人反抗暴政的奮鬥史,但因戰役內容單調且過場敘事偏平淡導致少了點韻味。

  由於沒有太複雜的劇情,美觀設計方面是全主題中最陽春的……

  教學為主,跟著步驟走不難解,比較有內容的只有後兩關,完全生手的玩家可能翻船,只是某些建築和科技的介紹還是頗為不足。

  或許是不想挫折玩家,劇情結局被魔改,在《西方霸主》長腿愛德華主題中則採用了史實的發展。

  曾被翻拍為電影《英雄本色》,儘管歷史描繪也有諸多不符之處被受吐槽,但因劇情成功而獲得諸多獎項。

  而片中安排英王妃懷上骨肉讓人真覺得惡趣味滿滿。XDD
  


  聖女貞德

  「力挽狂瀾,流芳百世」

  劇情:★★★★☆

  美觀:★★☆

  難度:★★☆

  最具知名度的老牌戰役之一,本身已是家喻戶曉的名人,容易讓人有共鳴。

  看一介農家女帶軍猛戰外敵,在沙場上多次化險為夷,卻在權勢謀算下香消玉殞,逝去後卻成殉道者激發民族意識,同仇敵愾進而擊敗外敵,英年早逝卻遺志長存的結局深得人心。

  美觀方面因是早期作品,除第五關巴黎城細膩外野外稍顯單調。

  主題中可控的英雄是全作最多的(總共11個!),也有難忘的白爛橋段,如第五關那精美的「援軍」。

  尤其在末關見敘事者.蓋佐喬瑟林自己跳出來參戰,以及又見戰友拉海爾,共計四個英雄陣容可謂豪華。

  難度部分前四關尚可,後二關較棘手,尤以末關最難,《西方霸主》問世實裝勃根地後更難。



  玩過大公爵戰役後再回顧本主題會更有感觸,可說兩者相輔相成、勾勒出更為立體的當代時局。

  由於是西方頗具名望的人物,有過多次影視化紀錄,遊戲方面也有不少作品,雖然個人沒太多接觸過。



  薩拉丁

  「殺伐果斷,恩威並重」

  劇情:★★★

  美觀:★★★☆

  難度:★★★

  曾經的老牌戰役綜合難度榜首,在決定版人口普遍調增下已經跌落寶座。

  不少老牌戰役之所以難打,只有寒酸的75人口占了很大部分原因。

  敘事方面是由名被捕獲的十字軍戰俘展開,讓人從異族立場看待這位穆斯林的蘇丹。

  從起初的響應號召參與聖戰,到被抓獲卻受善待,開始在異教環境中生活。

  以彼時穆斯林的文明,反襯基督徒的野蠻,進而有所反思,尤以那句「薩拉丁比我認識的騎士都更有風度」,對比歐洲普遍將其妖魔化格外諷刺。

  聖地和野外的場景頗還原,次關甚至將西奈半島的熱帶沙漠景觀描繪出來。唯一較違和的是決定版的耶路撒冷,拜占庭的南歐風格跟沙漠場景不太搭。

  故事圍繞著紛爭之地耶路撒冷,歷經第二次和第三次十字軍東征。

  難度方面末兩關大幅調降,但相對第二關難度上升,時代落後且敵方勢力變強,對新手來說不大友善。

  第三關戰役哈丁角,將十字架碎片以聖物方式呈現是個巧思,唯一本主題沒被更動人口的關卡。

  第五關聖戰,原版是機車度前段班,新版放寬人口限制還緩和敵營勢力進攻時間,只有海外的泰爾較難料理。

  末關獅子與惡魔,一度是老牌戰役難度之首,在放寬人口後已然不復以往難纏,靠解成就的打法能快速剃光頭……


  三至四關的情節曾被改編為電影《王者天下》,體會過戰役的對聖殿騎士團長和沙蒂詠的雷納德會很有感。XDD



  成吉思汗

  「草原王者,威震八方」

  劇情:★★

  美觀:★★

  難度:★☆

  老牌戰役中翻譯最神奇逗趣的一個主題,詳情可見三途河大的文章「世紀帝國2-錯誤翻譯大全」。XDD

  本主題堪稱《帝王世紀》最尷尬的一個,考據不足和天馬行空的創作導致講古和戰役中充滿各式各樣的槽點……

  如成吉思汗莫名多活了十四歲、金朝跑到海外去、戰事時間軸混亂等……

  主人公成吉思汗早年經歷異常坎坷,從其父被謀害後顛沛流離,躲避仇家和在各方勢力周旋,站穩根基後才統一各部,人生中最曲折多舛的時期被嚴重簡化,還推了個不怎麼有名的屈出律,為啥不演跟好基友札木合相惜相殺的過程?

  地圖設計上是本作除教學任務最偷懶的,有些勢力分布位置根本是自行瞎掰的……

  難度方面,同上面幾個主題一樣受惠於人口放寬,尤其入主中原從75直接翻倍成150,難度瞬間驟減。

  成群的蒙突太過暴力,尤其幾個文明勢力從哥德被修正成新文明,反而沒哥衛來得難纏。末關匈牙利從條頓變成馬札兒雖機動性上升,坦度卻沒以往強,且不會出相對難纏的金冠馬弓,根本拿蒙突沒皮條……



  儘管不少槽點,但體驗上還是滿爽快的。

  講古中亦不吝描繪蒙古的殘暴,以致遊玩《最後的可汗》的可泰安主題時會有更深的感觸和共鳴……



  巴巴羅薩

  「勵精圖治,壯志未酬」
  
  劇情:★★★★

  美觀:★★★

  難度:★★☆

  《帝王世紀》中唯一開局即可升上帝王的關卡,條件限制最少資源也普遍豐饒。

  米蘭和君士坦丁堡的設計不錯,從富饒的歐陸到貧脊的中東細節都有做到位。

  同薩拉丁,是本作中唯二主人公沒有出現在戰役中的主題。

  敘事者可謂是《帝王世紀》中最具爆點的一個,也開啟往後猜測未知說書人身份的模式?

  由於人口普遍放寬,爆兵上比起舊版要來得順利。然敵營文明改動使戰術上須作出調整,最有感的是對義大利進軍的戰役。

  機動性差、遠攻不佳的條頓,遇上熱那亞弩手和便宜火藥部隊真的是苦手。

  難度普遍集中在三關後,但三、四關都有快速過關法。



  第五關個人是走北邊道路,沒能遇到讓人會心一笑的地震特效。XDD



  末關在主人公驟逝,麾下兵馬灰心喪志相繼離去之際,仍有忠心耿耿的騎士為其完成未竟之業。

  輔以最終馬車到了圓石時的那段話語,將悲壯氣氛烘托至高潮。



  本主題亦開創了盟友背刺的「優良」傳統!

  嗯,你說一次不夠?

  別急,還有第二次呢!

  被同個人物背刺兩回的主題,僅此一家別無分號!

  至於主人公方面,也是本作、乃至全作中,退出歷史方式最囧的一個,沒有之一!

  隔壁棚一樣死得矬的葡萄牙總督好歹也是大仇得報,生無可戀下疏於防備才被暗算。

  你堂堂個遠征的皇帝,卻死於下水溺斃……?

  最後揭露敘事者正是背骨仔猛獅亨利本人,陶晶瑩的舊版台配沒揭露出身份有些可惜。

  尤其是最後為講古寫下休止符,那飽含滄桑和無奈的話語—

  「但我現在已經老了,我還能做什麼呢?」






40
-
LV. 41
GP 1k
2 樓 雷虎家康 jaskcdem
GP0 BP-
巴巴羅薩4 有陸戰或海戰的過法
陸戰參考樓主
我是主打海戰,最後就換到另一家去蓋了
敵人的再生能力很強,所以把敵人基地趕出城市後就可以拚奇觀勝
0
-
LV. 37
GP 2k
3 樓 混沌 ccchaos09
GP8 BP-

  卡斯蒂永戰役
 
 
  公元1429年,貞德橫空出世、扭轉乾坤,在關鍵的奧爾良之圍和之後的帕提戰役中得勝,英格蘭逐漸喪失優勢,法蘭西起死回生。
 
  然在1430年的康比涅之圍中,貞德在作戰時不幸遭到敵軍俘虜,最終在勃根地公爵.好人菲利普的施壓下,貞德被賣給英格蘭,並於翌年在盧昂被以異端罪名處以火刑。
 
  出乎意料的是,貞德之死並未壓垮法蘭西,反而在往後幾年激勵了人民的同仇敵愾,造成英格蘭的潰敗,勝利的天秤開始向法蘭西傾斜。
 
  1435年,英法和勃根地召開了阿拉斯會議,由於英方代表團在會議上遭到法方軍官桑特萊伊拉海爾的襲擊,事件平息後便中途退出。
 
 
 
  法蘭西和勃根地則達成了和解,好人菲利普以支持查理七世為法王並割讓部分領土為代價,換取了勃根地不再向法蘭西王室效忠、成為獨立的附庸國。
 
  阿拉斯條約簽訂後,勃根地和英格蘭的同盟宣告終結,查理七世得以鞏固作為法蘭西國王的地位,而勃根地派和阿馬尼亞克派三十餘年的內戰也在就此結束。
 
 
 
  失去盟友勃根地,英格蘭的處境雪上加霜。查理七世乘勝追擊,在1436年成功收復巴黎。
 
  儘管法蘭西似乎掌控了形勢,然往後戰局卻停滯了近二十年——因以王太子路易為首的貴族發動布拉格里叛亂、反對君王查理七世。
 
  查理七世在戰局緩和時,於1439年召開三級會議,推行了財政、軍事、宗教方面的多項改革,在軍事方面的重大改革之一為大量使用火藥武器,使法蘭西得以建立當代歐陸強悍的火砲部隊。
 
  改革的推行使被損及利益的貴族心懷不滿,進而和與君王查理不合的王太子路易合謀造反。
 
  查理七世派遣約翰.布羅(讓.布羅)統御的砲兵團前往鎮壓並成功平亂,王太子路易逃亡至勃根地公國並被好人菲利普收留,查理七世則赦免了參與叛亂的貴族。
 
 
 
  公元1444年,英法簽定圖爾條約,為百年戰爭中最後一個重要條約,也是法方首次握有主導權的條約。條約中英方允諾以聯姻和割讓領土來換取和平,但卻遲遲未履行割地的約定,導致條約在五年後被廢止,雙方戰事再起。
 
  圖爾條約雖僅持續了五年就被廢止,卻對雙方有著深遠影響——英格蘭在外交上的失利使國內派系對立日趨激烈,埋下未來玫瑰戰爭的禍根;法蘭西在休戰時積極加強軍備,為日後收復失土並終結百年戰爭打下基礎。
 
  公元1449年,圖爾條約被廢止後,法軍立刻向英格蘭發起最後攻勢,在一年之內打贏福爾米尼戰役收復了諾曼第地區,又奪回了波爾多和巴約訥兩大城市,只剩加萊仍掌握在英格蘭手中。
 
  眼見法軍持續進逼,英格蘭王在1452年十月派出舒茲伯利伯爵——約翰.塔爾波特率軍登陸波爾多,並在當地居民協助下奪回城市,並以此為基礎於年底重新掌控了部分領土。法國方面,查理七世決定先整備軍力,在翌年展開反擊。
 
  公元1453年夏季,查理七世集結大軍兵分三路進攻波爾多,並於路上先向交通要地——卡斯蒂永發起圍攻。聞訊的塔爾波特想提前展開決戰,遂帶領一支軍隊前往解圍。
 
  同年七月中旬,塔爾波特領著麾下騎兵隊突襲並擊潰了法軍在卡斯蒂永外修道院的前哨部隊。在觀察附近形勢後,塔爾波特研判有大量法軍正在移動,於是在增援尚未趕來的情況下,他下令發起進攻,意圖打個法軍措手不及。
 
  然而,這個決定卻成了英格蘭軍隊的致命傷。
 
  此戰爆發前,法蘭西將領約翰.布羅在抵達卡斯蒂永後,就在營地附近構築了火砲陣地。法軍挖掘出戰壕,架設了拒馬,並以樹幹補強的土牆構築陣地,裡頭有三百門不同規格的火砲,而英軍對此毫不知情。
 
  來到卡斯蒂永的英軍旋即撞上法軍的主力部隊,在一個多小時內,塔爾波特指揮英軍對法軍陣地展開強攻,長弓兵一面閃避砲彈一面張弓放箭,下馬的騎士和步兵則持武器試圖破壞防禦工事。
 
 
 
  另一方面,固守陣地的法軍充分了發揮的新武器火砲的優勢,擊發的砲彈將來犯的英軍打得灰頭土臉。
 
  英軍完全沒預料到會有此般情況,一度出現每發砲彈就擊殺六個士兵的慘狀。在受到火砲洗禮之餘,還有弩箭和火槍的威脅;即使躲過砲火翻過戰壕,仍有以逸待勞的法軍士兵擋在面前。
 
  塔爾波特的軍隊死傷慘重,趕來的增援部隊也無可倖免,面對法軍的火砲齊射束手無策,戰鬥持續了一個多小時,直到布列塔尼公爵率領的騎兵部隊襲向英軍側翼,迅速橫掃了陣形紊亂的英軍。
 
  大量只著輕甲的長弓兵被騎兵衝鋒放倒,落荒而逃的也被砍殺,英格蘭潰不成軍,指揮官塔爾波特也死在這場戰役中。
 
  卡斯蒂永戰役,是英法百年戰爭的一起重要戰事,也是雙方長達116軍事衝突的句點。
 
 
 
 
  卡斯蒂永戰役的慘敗使得英格蘭損失慘重,治下的波爾多等市鎮也陸續向法蘭西投降,英格蘭王室失去了加萊以外在歐陸的所有領土,難以再向法蘭西本土發起進攻。
 
  本戰中火藥武器的卓越表現引發了許多關注,法蘭西的火砲陣和英格蘭的長弓陣被視為火器和冷兵器的衝突,且作戰方式和百年戰爭中英格蘭大敗法蘭西的克雷西會戰阿金庫爾戰役十分相似,只是立場調換。
 
  《帝王世紀》的聖女貞德主題中,最終關「遺芳餘烈」就是取自卡斯蒂永戰役,儘管戰役中能操縱的英雄多達四個,但實際上在史實中有登場的只有約翰.布羅。
 
  另外幾個英雄中,戰役敘事人蓋佐喬瑟林是虛構人物,從經歷來推測原型應是貞德忠實戰友桑特萊伊
 
  在掃蕩羅亞爾河中登場的戰友拉海爾,在本戰十年前就因病去世。
 
  理奇蒙王室統帥(康斯塔伯理察蒙是錯誤拉基翻譯,Constable是職位而非名字)有活到百年戰爭結束,但主要戰功在收復諾曼第地區,並沒有參與本回作戰。
 
  而約翰.布羅這個唯一符合史實的英雄也令人印象深刻。
 
  畢竟貴為英雄單位卻比正常兵種還弱的情況真的很罕見。
 
 
 
  跟一般火砲相比,不論血量,或是裝甲,甚至連射程都不如,還要升級攻城技師才能達到合格射程,堪稱英雄之恥。
 
  尤其是源自歷史上巴黎圍城戰的「圍攻巴黎」一關中,還有另一名火砲英雄約翰.德.洛林(源自馬克.吐溫創作中的虛構人物),戰力可說出類拔萃,有他在前更顯得約翰.布羅的能力不濟……
 
  約翰.德.洛林表示:「這個約翰.布羅就是遜啦!」



8
-
未登入的勇者,要加入 4 樓的討論嗎?
板務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