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在因為各種外力因素拖延後還是能當巴哈第一人來獻醜,開心
套件純素組+局部補色,因為難得就不做太複雜的修改了。所謂最好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簡單的烹飪嘛(雖然還是忘記幫腳底板補色就是
模型是11月23號早上去排三創基地撈來的。想想九月的時候我還在肖想什麼「G reco動畫十周年會不會出個MG鋼自己之類的呀」,一個月過後日本Gundam Base就生出這麼個東西來,有夠恐怖
然後再過一個月,在我還為台灣(也許根本是沒機會)不跟上這次販售活動心灰意冷的時候,三創就無預警宣布要賣了
嚇得我把隔天的口腔外科回診延後一個禮拜也要跑去賭賭看。反正不是急事
我也不想讓黃牛賺這個錢
機會難得,順便po一點當天的狀況
然後照例上完成品
記得十年前做這款做到一肚子火,時隔多年再回來(階段性)重溫,感覺還是挺曲折的。這款需要貼紙補色的地方還是不少,而且都不是對應感測器或光子電池這種發光部位的貼紙。新規零件雖然讓套件的完成度從及格提升到八成多,基地賣1150還是有夠貴,旁邊感應德卡甚至都一千有找,只能說物以稀為貴就是這麼回事吧,但我還是早上九點就出門去排了。
畢竟Reconguista in G (2024年萬代還是不打算給這部一個正式的中文譯名)是讓我從此對動畫製作產生興趣的一部作品。我不會畫畫,在2014年動畫首播的時候還是個連唸書都來不及的年紀,但見到當年十月同時開播的兩部鋼彈動畫之間有如此巨大的風格差異,還是讓我陷入疑惑
我人生中第一部動畫就是鋼彈,但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從未對動畫是誰製作、為何以這樣的形式展現在觀眾眼前等等產生半點好奇心,直到G reco
因為它太怪了。奇怪的對白,奇怪的情節,奇怪的人物關係,都和我熟悉的鋼彈動畫相去甚遠,但跟著追了幾週後我還是被它的魔力吸引,反而放棄了同期的創鬥者TRY,就這麼一路追到完結
期間我補了G reco的紀錄片,終於對現在人稱大光頭的富野由悠季有了認識,對於能創作這樣多部風格與題材特異的作品感到驚奇,也開始關注日本動畫的從業者與趣聞。現在追新番也會看看片尾的staff表,或者去推特觀摩動畫師認領負責的畫面
也會偶爾去刷幾集這部。能夠每次看都能有不同的見解或新發現,大概也是這部的魅力之一吧
但我還是不推薦對鋼彈(或光頭)沒有一定忠誠度的人看這部就是,因為它確實難以下嚥
一想到這是從原版的前額+火神砲+前半顆頭一體成形的狗屎分件沿革來就有夠感動。火神砲是分件,用Ray的金色塗過效果就好了
這次劇場版套件的一大賣點就是新規零件帶來的可動。胸、腰部位是由一個後置轉動關節和Seed Freedom的嵌套式轉軸形成,確保最大幅度的彎腰跟後仰;肩膀則是水星HG常見的前置球型關節
不過我這隻的肩關節有點軟,連接肩膀的球形關節又很硬,常常會出現擺個姿勢結果整個肩關節一起轉的奇妙現象
小腿側面的貼紙貼歪
......對,這也是十年前我搞這台搞到火大的原因之一。尤其是有些貼紙大小跟凹槽的空隙太少,一旦貼歪就會跑出浮雕,只能用鑷子去調,一個不注意又會弄壞鋁箔貼紙,容錯率有點低
當然我的技巧之差還是要負90%的責任,但套件就沒有一點(ry
本體完成
補色後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