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34
GP 1k

【心得】決定版戰役淺談-5.《王者崛起》

樓主 混沌 ccchaos09
GP23 BP-

  在經歷過《非洲王國》裡黃沙漫天的乾燥大陸,本回來到《王者崛起》中枝繁葉茂的蒼翠叢林,坦白說看上去真是舒服多了。

  熱帶的濕潤氣候下植被扶疏,豐富的降雨下小溪和水塘林立,還有遍布各地的佛像,跟東南亞壯麗的建築外觀構成優美的景色,地圖方面是個人最喜歡的資料片。

  封面照的部分,三人像的外型可說是華貴而霸氣,背景則位於東南亞樹林中,暗沉的色調予人一種神祕的氣息。

  相較於上一個資料片,本回的招牌三人組特色都十分鮮明,身份一目瞭然。



  中央的是滿者伯夷攝政王——加查.馬達,後梳髮又打赤膊的造型在英雄中獨樹一幟。本回登場的四個文明主人公的過場形象中,也只有他是打赤膊扮相,很好辨認。

  不過日前因史料肖像神似某館長而引發熱議……



  左邊的是高棉君主——蘇利耶跋摩一世,跟戰役中精銳矛象伕的造型相符,決定版頭像中也戴著標識性的頭盔,胸前護甲上的佛像也能聯想到高棉吳哥王朝。



  右方的是緬甸大帝——莽應龍,頭上戴著的緬族崗包和造型特殊的肩部護甲足以印證身份。決定版過場中的立繪造型有參考到現實中緬甸國家博物館外的雕像。




  以下為各戰役內容感想和個人主觀評分(實心一星,空心半星,滿分五星★★★★★)。



  加查.馬達

  「機關算盡,晚景淒涼」

  劇情:★★★★★

  美觀:★★★★

  難度:★★★★☆

  作為海上強權文明,卻只有三四關較能有所發揮,末關倒數計時的漏洞被修復且添上其他限制,沒法再用資本主義買海量的戰象輾壓了。

  大巽他群島的山水風情十分亮眼,幾個主要大島都有獨特的風光,王都城邦和自然植被的描繪細緻。



  誓統南洋一役內將大巽他群島的輪廓濃縮在一張地圖中令人歎服。



  後勁很強的一篇自述,本以為是功高震主被鳥盡弓藏的武將,實際卻是擁兵自重且越俎代庖的權臣。

  終了時道出的真相合乎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

  復讀全文後,以往的一些蛛絲馬跡都有了明確的解答。如為何國王會「如其所料」地死於未知疾病;為何對於當初跟自己合力救主有功的先任宰相隻字未提。

  從最初的汲汲營營謀奪權位,在四處征伐和擴張版圖之中心態日漸膨脹,終於僭越本份、觸怒君王而被降罪。

  權力使人盲目,以往自比為狡黠的靈鹿、以智慧迷惑和擊敗敵手;如今卻自嘲是被靈鹿迷惑的動物、陷入困境而不自知。

  史實上加查.馬達因擅作主張對巽他王國用兵被君王烏魯克放逐,但後來仍被召回並重任宰相,而巽他也在幾年後成為滿者伯夷的朝貢國。



  儘管加查.馬達的作為難以斷定是非善惡,但不容否認的是,正因為他的野心勃勃,滿者伯夷帝國的版圖和國勢才得以達到鼎盛。

  最終戛然而止的結局耐人尋味,究竟當時的加查.馬達是遭遇了什麼才有感而發,又是在跟什麼人講述自己的過往呢?



  蘇利耶跋摩一世

  「撥亂反正,開疆闢土」

  劇情:★☆

  美觀:★★

  難度:★★☆

  有些微妙的主題,整體來說處在個不上不下的位置。

  故事方面沒有加查.馬達和莽應龍那般扣人心弦,戰役方面又沒有黎利那麼永生難忘,以致打完後記憶點偏低。

  儘管過場中反覆提及蘇利耶跋摩的事蹟,但在戰役中無指標性的敵手,或是冷不防背後捅一刀的叛徒,也沒有身分特殊的敘事人,加上蘇利耶跋摩本人缺乏情緒上的表現,通篇聽來彷彿流水帳,沒法明確說出亮點。

  敘述裡談到最終蘇利耶跋摩奠定高棉帝國的盛世景象,然開頭卻說德高望重的君主駕崩後繼承人旋即受到威脅。勞碌一生建立的諸多宮殿和廟宇,卻沒能為帝國帶來和平和繁榮,想來也是挺諷刺的。



  由於跟《非洲王國》的塔里克戰役同個設計師,延續了敵營無限出兵的風格,只不過沒有像風捲殘雲那般的鬼畜體驗。

  地圖設計上是《王者崛起》中最簡陋的,除第三關的RPG和第四關的海戰外,其餘都是延續以往的爆兵攻勢,敵營據點多為只有軍事建築的城池,如非東南亞建築和地形本就美觀,恐怕看上去會更單調。



  戰役部分,比較有印象的只有全程用雙象大軍淹死敵軍的爽快感。

  還有困難模式下,海戰一關的印度盟友真是名符其實的「豬玀」大軍,坦不住敵方馬來的猛攻、掛掉還會導致我方落敗,完全是豬隊友來拖後腿的……



  莽應龍

  「雄心萬丈,乘風破浪」

  劇情:★★★★★

  美觀:★★★★★

  難度:★★★

  《王者崛起》中個人最中意的主題戰役。

  壯麗城邦、茂密叢林、湍急瀑布、宏偉佛像交織成賞心悅目的風光美景,活靈活現地描繪出一個佛光普照的繁華古國。



  戰役內容設計精彩細膩,除城池和風景都有相當水準外,天然資源和人口上限都很充裕,撐過艱難的時期後都能享受爆兵的快感,但最終戰的難度比起前面大幅提升,禪修旅程被各方勢力圍毆追殺到想抓狂,回想起來仍是噩夢一場……

  過場中有提及葡萄牙人,在戰役中德彬瑞蒂身旁可看到有英雄征服者、風琴砲及火槍兵的影子,細節十分到位,也能呼應《非洲王國》中葡萄牙在海外的殖民與探索。



  敘事人即為莽應龍和其兒子,透過故事描述著一個平民逐步登上王座建立大業,不僅是一個帝王的生平,也是莽應龍自身的心路歷程。



  從起初作為臣下的謹言慎行與殫精竭慮,在主君遇害臨危受命的徬徨猶豫,到一代帝王如日中天的雄心萬丈,後晚年回首一生若有所失,終在放下一切的大澈大悟。

  隨著身分的提升,莽應龍的口吻轉變顯而易見—出任侍衛和宰相的盡忠職守、不自認為鬼靈預言的聖君再世;至當上帝王的躊躇滿志,高傲地宣稱自己是「聖君轉輪王」。



  儘管雄渾有力的嗓音在歲月流逝下逐漸蒼老,話語中的霸道卻是與日俱增,在遠征泰族旗開得勝之際那不可一世的宣言,昭示著胸中的傲氣也達到了鼎盛。

  到了晚年,話鋒卻是陡然一轉,沒了以往的咄咄逼人,營造出了巨大的反差。

        往日豪氣干雲,英雄垂暮卻不知後世將如何看待自己,從而有所反思,決定放下權柄交予子孫。

  而在禪修途中,莽應龍逐漸看透生死,也征服了被功名利祿迷惑的自己。

        繼承大位的兒子莽應里講出父親往日的宣言也是個很好的首尾呼應,挺振奮人心。


  畢生經歷了南征北討、宮廷巨變、迷惘猶豫、大澈大悟,如非有最終的鳳凰涅槃,際遇上還挺像是加查.馬達和蘇利耶跋摩一世的綜合版,然而最終的參透生死使得莽應龍形象得到了昇華。

  征戰一生的宮女之子,後來的侍衛、武將、宰相、帝王,最終征服了自己,默默消逝……



  黎利

  「揭竿起義,寸步難行」

  劇情:★★

  美觀:★★★☆

  難度:★★★★★  (今)
     ★★★★★★ (昔)

  *因至靈山突圍戰被重削難度,以此為分水嶺。
  *是的,你沒看錯,以往難度就是六星!


  本戰役帶領你體會被敵軍從經濟、科技、數量、儲量各方面輾壓的愉悅。



  敵方不斷爆兵、爆經濟固然可恨,但最惡劣的是對面攻勢源源不絕、重部隊和攻城器排山倒海淹過來,我方卻得受到各種限制,如人口、時代、建築、武器……

  除揮師南下較簡單外,其餘幾戰都不怎麼好打,明朝大軍數量如過江之鯽,稍有不慎當心被淹沒。

  其他主題多少前期都還會給些甜頭、讓人有餘裕摸索和適應新文明,之後才開始逐漸提升難度,本戰役則是開局就來個震撼教育,且幾乎全程都得咬緊牙關、鮮少有可以放鬆的時刻。

  即便至靈山魂已不復以往那般噩夢(詳情見此),整體難度仍是在最高級別。

  談到至靈山,在此緬懷下鞠躬盡瘁的黎來將軍,斷後掩護友軍撤退的期間死了又活、活了又死,直到過場敘事時才終於領了便當下台一鞠躬。



  史實上黎來披上黎利戰袍、假冒其身份吸引敵軍以救主君的事蹟,因神似中國古代的紀信救劉邦,被稱為越南版的「紀信救主」,黎來也因而被視為英雄傳頌。

  更巧的是,被救的主君黎利如劉邦一樣在日後成功建朝稱帝,且同樣在登基後因多疑猜忌而濫殺功臣。

  如果不提難度,戰役的地圖畫得滿漂亮的,如至靈山要塞的山路河道、昇龍城外的寶塔龜湖,乂安府中的湖中紀念碑都各有千秋,只是被痛宰的時候沒法好好欣賞……



  唯一在決定版變更建築風格的主題,歷史上越南文化深受明朝影響而採東亞風較為合理,但私心上仍較偏好東南亞建築。



  但最讓個人無法接受的,是把戰役敘事人由高清版的王通換成個不知名的路人甲。

  換人講也就罷了,通篇講述都沒有人物細節刻畫、沒有情緒起伏波動、沒有思想懸念營造,聽起來十分空洞。

  以往由老年王通跟孩童說故事來講解起義的艱辛歷程,還有與黎利之間的敬佩相惜,令戰役內容更為真實外也平添了幾分戲劇性,比決定版缺乏韻味的照本宣科要強太多了……







23
-
LV. 29
GP 151
2 樓 SanSai SanSai
GP2 BP-
玩起來覺得是一個很王道的4個戰役,同如其名「王者崛起」,4個都是大名鼎鼎的硬實力王者,最難忘的莫過於黎利,轉守為攻,從被明軍弄的不要不要(至靈山魂),到最後趕走王通立國,打完此役除了爽還是爽。

  再來最勵志的是莽應龍,從最卑微的宮女之子走向帝王之路,光前面一人討伐叛軍足以證明此人之強大,玩此戰役最後就是瘋狂爆小象碾壓敵人,禪修之路也是倒吃甘蔗,莽應龍禪修完,還能掃蕩地圖各大勢力,尤其衝破葡萄牙的堡壘,實在大快人心。
   王者崛起算是世紀帝國2改版突飛猛進的里程碑,為後來的版本建立良好的基礎,本人也是這個版本開始回歸世紀2遊玩,除了驚艷,更是覺得是值得支持的遊戲。
發文前請先善用搜索功能,參閱其他巴友過往發表之相關文章,謝謝
善用置頂【Q&A】集中討論串~


發文前請先詳閱板規站規
發文即視為已閱讀規定,違規者不得以未閱讀規定免責

發文時請注意屬性框子板分類





端正網路風氣,從你我做起。
請尊重他人著作,如需參考或沿用,請先取得原作者同意
2
-
LV. 36
GP 2k
3 樓 混沌 ccchaos09
GP7 BP-

  三佛齊帝國的衰亡
 
 
  三佛齊,中國古稱室利佛逝,又稱為佛逝舊港,為公元七世紀左右興起於蘇門答臘的一個南洋古國。
 
  在其鼎盛時期,勢力範圍包括了馬來半島和巽他群島的大部分地區,掌控著南洋的海權。
 
 
 
  三佛齊發源於蘇門答臘的巨港一帶,約七世紀開始到中國進貢。
 
  因位於麻六甲海峽南端,地理位置優越,成為馬來半島的香料貿易中心,控制著麻六甲海峽和巽他海峽這兩個海上絲路的黃金水道,經濟也因為海上貿易而蒸蒸日上。
 
  在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做為當代大乘佛教的中心加持下,三佛齊勢力不斷擴張。
 
  南洋鄰近蘇門答臘的爪哇島上,有個同信奉大乘佛教的政權——夏連特拉王朝,因夏連特拉於梵語中的意思是「山之王」,故又名為山帝王朝
 
  公元九世紀,夏連特拉和三佛齊的聯姻通婚使兩個王室合而為一,不但成為麻六甲海峽的霸主,勢力也進一步擴張至錫蘭和印度東岸。
 
  同時期,印度東南海岸的朱羅王朝,在征服整個印度東岸和錫蘭後,一舉躍升為印度洋的強權,並開始威脅三佛齊在海上的統治地位。
 
  一山不容二虎,為爭奪海上霸權,三佛齊帝國和朱羅王朝之間矛盾日漸加深。
 
  公元十一世紀,1012年,高棉帝國君主.蘇利耶跋摩一世跟朱羅王朝締結同盟,並在進攻單馬令王國時請求當時的朱羅統治者.拉真陀羅一世援助。
 
  得知高棉和朱羅結盟,深感威脅的單馬令找上南洋強權三佛齊帝國,向君主桑格拉瑪求助。
 
  此前三佛齊征服爪哇後,憑著壟斷東西海上貿易的地利,向來往的他國商船徵收重稅,對朱羅的貿易活動造成不小的影響,拉真陀羅遣使交涉未果,又派出艦隊示威,但桑格拉瑪拒不讓步,海上雙強衝突早已箭在弦上。
 
  故此回蘇利耶跋摩的進攻,正合拉真陀羅的意圖。
 
  公元1017年,朱羅艦隊大舉向三佛齊進攻,不但占領了馬來半島,甚至攻陷了三佛齊的首都巨港!
 
  本次慘敗使單馬令和三佛齊雙雙受到重創,其中三佛齊以巨港為首的諸多大城被朱羅洗劫,雖沒滅亡卻得向朱羅稱臣。
 
  此後半個世紀,三佛齊在南洋的統治始終沒能恢復以往的強盛,儘管走了下坡,但仍有一定的經濟實力支撐國勢。
 
  十三世紀起,三佛齊開始衰退,在第二次遠征錫蘭卻遭遇挫敗後,國勢江河日下。
 
  直到十四世紀,三佛齊被源自爪哇島的新興海上霸主——滿者伯夷帝國攻陷,從此完全滅亡。
 

7
-
未登入的勇者,要加入 4 樓的討論嗎?
板務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