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34
GP 1k

【心得】決定版戰役淺談-4.《非洲王國》

樓主 混沌 ccchaos09
GP20 BP-
 
  各位好,本篇帶來高清版的第二張資料片《非洲王國》
 
  由於《失落的帝國》的成功,官方重新著手開發新的文明和戰役,本資料片因而誕生,也是首回出現非洲大陸的文明。
 
  延續《征服者入侵》的傳統,以新發布的文明人物作為封面。
 
  儘管封面畫得十分精良,但人物方面的辨識度卻不大高。三人當中有一個並非該文明的主人公,另一位甚至還不是戰役中出現過的人物……
 
 


  中間的是上演王子復仇記的馬利曼薩—松迪亞塔
 
  本回資料片中是非洲文明又是男性主題的人物,只有松迪亞塔和塔里克.伊本.齊亞德。
 
  而深膚色和厚嘴唇的面孔特徵偏向西非黑人,符合馬利民族的特徵。至於塔里克在戰役中形象則是趨近中東人居多。
 
 


  右邊的歐洲人,理所當然對應本回唯一的歐洲文明葡萄牙。
 
  從頭戴王冠看來身分是君王,明顯不是法蘭西斯科.德.亞美達,可推斷應是重啟葡萄牙對海外世界探索的重要君王—約翰二世
 
  約翰二世在位時頗器重亞美達,過世後王位傳予堂弟曼努埃爾一世、也就是戰役中指派亞美達出任總督的新王。
 
  在2007年的百大偉大葡萄牙人票選中,約翰二世排行第六,曼努埃爾一世則居第四十三。順帶一提,戰役中被指派來接任總督職位的阿方索.德.阿爾布科爾克排行第四十二,比他的主子還高一名……
 
 


  左邊的這位最匪夷所思,既非戰役中的角色,也不是中世紀以前的人物,而是十九至二十世紀的衣索比亞軍事指揮家—巴爾查.薩佛(Balcha Safo

 

  因長相偏中性,曾被玩家誤認為是衣索比亞主題的女主角遊娣特;至於為何要選一個非劇中角色的近代人來當文明代表,或許只有官方才知道了……
 
 
  以下為各戰役內容感想和個人主觀評分(實心一星,空心半星,滿分五星★★★★★)。



  塔里克.伊本.齊亞德

  「磨刀霍霍,來勢洶洶」

  劇情:★☆

  美觀:★★

  難度:★★★★

  明明為非洲地區的主題,交戰地點卻都在歐洲。而主題文明是黃色,呼應征服者戰役中柏柏人勢力顏色,決定版都爾戰役的穆斯林據點內多了英雄將領迦菲奇是一個亮點,頗用心的。



  戰役上是本資料片打起來最讓人煩躁的主題。

  自高清版時期就以無限出兵聲名狼藉,儘管內容普遍單純人口也多,但被對面沒完沒了的攻勢盧到一定程度真的會起肖。

  本戰役除第四關外,敵方無村民、無限資源、無限爆兵;敵軍不動則已,一動則排山倒海殺過來。尤其是末關源源不絕的遊俠海,配上劍勇、擲斧、中投、巨投打到讓人想翻桌。



  但整體打法也簡單暴力,就是我方也爆兵來互相傷害,只要爆兵跟得上就不成問題。

  地圖方面也是本資料片最偷懶的,除了庇里牛斯山外都十分單調,城市裡多只有軍隊、房舍、防禦工事和軍事建築。最有巧思的爬山關結束後馬上迎來最簡陋的末關,反差之大讓人無言以對……

  終章時提到在擊潰法蘭克守軍後,柏柏人意氣風發朝歐陸繼續進軍,然而等在前方的正是迦菲奇征途的終結者——鐵鎚查理……




  松迪亞塔

  「忍辱負重,報仇雪恨」
 
  劇情:★★☆

  美觀:★★★☆

  難度:★★★

  簡而言之,瘸腿主人公的王子復仇記。

  相當王道的劇情,被放逐的王子松迪亞塔,在國之將亡之際招兵買馬、成功驅逐和進而討伐外敵蘇曼古魯,最終得償宿願並且成就大業。



  看上去和印加戰役內容挺相似,但論敘述的懸念和承先啟後的意義上,帕查庫特克的表現更勝一籌。

  平心而論,本戰役地形做得其實很好,非洲大陸特有的猴麵包樹、貧脊土壤、豐富礦產都忠實呈現,其中的西非草原和崎嶇山路也頗用心,但非洲的建築風格和漫漫黃沙看久了眼睛真的很痠……

  獨特單位飛刀女獵手是全文明中唯一的女性兵種,且在沒作戰時還會耍雜技—把手中武器拋上拋下,生動有趣的表現獨樹一幟。

  在講古中多次提及的巴拉風木琴,被描述為可保佑持有者於作戰時旗開得勝,蘇曼古魯因此無往不利。

  終了時敘述人自陳偷走它並用於協助松迪亞塔取勝,除了為結局增添了幾分戲劇性,也巧妙地把木琴的不敗傳說圓了回來,令人會心一笑。




  法蘭西斯科.德.亞美達

  「久經沙場,死於荒唐」
 
  劇情:★★★★

  美觀:★★★★

  難度:★★☆
 
  全系列中首個由兩張地圖相疊所構成的主題,之後《西方霸主》的長腿愛德華以及《公爵的黎明》的揚.傑式卡也有此情形。
 
  戰役跨越三大洲,各地景色風格迥異。
 
 

  故事方面是很沉重的一個主題,也是少數個人對於主人公之死不抱惋惜的戰役。
 
  以一個侵略者的角度,講述葡萄牙於大航海時代開拓新航線,進而成為海上強權的歷程,以及背後的鉤心鬥角和爭權奪利。
 
  利用原生住民之間的矛盾加以挑撥離間,進而分化並從中攫取利益,跟蒙特祖馬中的西班牙侵略者如出一轍。
 
  然而俗話說得好,夜路走多總會遇到鬼,算計他人者終被算計。
 
  殖民者被當地勢力圍剿、國內政敵在後方拖後腿、競爭對手也來落井下石,往日行事張狂,如今虎落平陽。
 
  整體氣氛十分陰鬱,為了祖國而與外族相爭,忠於王室卻被奸佞構陷,從而陷入腹背受敵的絕境。曲折的劇情配上葡萄牙獨有的哀愁旋律,彷彿隻身迷失於異鄉的旅人,分外孤單和淒涼。
 
  然最沉重之處並非是父子倆的下場如何,而是當中殖民主義的陰險算計直到今日都仍是國際列強的常用伎倆。
 


  繼《帝王世紀》的巴巴羅薩之後,主人公最終死法很囧的一個主題……
 
  開頭採用倒敘法,喪主的部下悲痛之餘向使者質問和控訴,營造出引人注目的懸念。
 
  跟著敘述內容從伊比利半島到非洲大陸,又來到南亞印度,一路上屢入險境但都逢凶化吉,直到兒子陣亡才好運用盡,本以為也因此賠上性命。
 
  結果呢?

 
 
  在歐洲,同西班牙騎士交鋒,沒被砍死;
  在北非,與巴巴里海盜血戰,沒被幹死;
  在東非,和伊斯蘭戰士廝殺,沒被弄死;
  在南亞,跟印度的戰象卯上,沒被踩死;
  返家時,被南非的土著伏擊,就死掉了…

 
 
  死掉了……
 
  死掉了……
 
  死掉了。
 
  征戰時九死一生,返鄉時死於非命,南非土著成贏家,莫要小覷原住民……
 
 
 
  遊娣特

  「心狠手辣,趕盡殺絕」
 
  劇情:★★★★☆

  美觀:★★★

  難度:★★★☆

  作為《帝王世紀》的聖女貞德之後首個女性主題,不知為何卻不用來當宣傳的三頭像,明明有機會比《西方霸主》的賈桂琳更早成為首個登上封面的女性人物。

 

  同松迪亞塔主題,撒哈拉–蘇丹風格的建築、樹木稀疏的貧瘠地表看久了真的刺眼,有河流或臨海的地圖看了比較舒服些,一些自然景象中的細節表現不錯,如山崖上的山路、沙漠中的岩塊。
 
  行刺達納罕一役中,消滅僧侶和摧毀東正教教堂的支線任務頗具巧思,體現出史實上信仰異教的遊娣特在祖國內格格不入。
 
  然而最終戰的阿克蘇姆城被大改,比高清版還簡陋不說,原本別有特色的巷戰也沒了,著實可惜。
 
  官方戰役中第一個明目張膽的反派主人公:看似是落難公主的求生記,實則為冷酷女王的復仇史。



  之前的主題即使是殘暴似阿提拉或奸詐如斯福爾札,在敘述人的口中多少都有淡化或肯定。
 
  而本戰役的敘述中,卻不加掩藏遊娣特復仇心切不擇手段的個性,即使是血親也可痛下殺手,為吐怨氣不惜燃起戰火令祖國生靈塗炭,確實夠凶、夠狠、夠毒。
 
 

  通篇劇情由一對父子在經商閒暇之餘的交談帶出,在商旅生活和遊娣特的傳奇故事間轉換十分流暢自然。開局父子倆進城前就提及了如今城市的衰敗,跟著故事的推進,才逐步揭露是源於往日的內戰。
 
 

  當故事情節將邁入最高峰時,說書人陡然從原本的父親替換為參與過最終戰的老人,敘事氛圍也隨之一變。
 
  在原先父親的講述中,兒子把遊娣特視為英雄,想知道其復仇大業的結果;但在經歷那段血腥過往的老人眼中,遊娣特是個不折不扣的反賊,經他之口道出戰事的慘烈,也讓孩子跟讀者看到了一個不同角度下的女王。
 
 

  縱然復仇成功,但也付出沉重代價—戰火蹂躪下令國勢走向衰退,也是父親的感嘆和老人的無奈的主因。










20
-
LV. 35
GP 2k
2 樓 混沌 ccchaos09
GP5 BP-

  第烏戰役
 

  第烏戰役發生於1509年的印度第烏,由葡萄牙帝國對抗由馬穆路克蘇丹國、卡利卡特的札莫林國、古吉拉特蘇丹國的聯合艦隊。
 
  穆斯林聯軍方面,背後尚有鄂圖曼帝國和威尼斯共和國的支持。前者是野心勃勃想將影響力從地中海擴張到印度洋海域;後者則是因葡萄牙開拓的新航線打破了威尼斯長期壟斷海上貿易路線的局勢、損及利益而招致不滿。

 

  本戰有時又稱第二次焦爾戰役,典故源於前一年1508年的焦爾戰役
 
  焦爾戰役是葡萄牙帝國在印度洋海域上遭遇的首次挫敗,葡萄牙總督法蘭西斯科.德.阿爾梅達之子羅倫佐在本戰中喪生,導致其父憤而宣誓要為子報仇。

 

  復仇心切的阿爾梅達為確保軍心和指揮權,不惜違抗敕令將前來接任葡屬印度總督的阿方索.德.阿爾布克爾克軟禁。
 
  第烏戰役除是為鞏固葡萄牙在印度洋海域的殖民統治外,也是總督阿爾梅達和敵方首領馬利克.阿亞茲阿米爾.侯賽因.庫爾迪的私人恩怨。
 
  最終葡萄牙人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馬穆路克人和阿拉伯人撤退。
 
  第烏戰役儘管不是中世紀規模最大的海戰,卻仍有深遠的影響,標誌著基督徒和穆斯林的衝突從地中海延伸到印度洋海域、也奠定歐洲勢力在亞洲地區的殖民統治。
 
  本戰過後,葡萄牙掌握了印度洋的制海權,快速佔領了果阿、錫蘭、麻六甲等印度洋和南洋海域的關鍵港口,開始了帝國在南亞的海上霸權,維持了長達一世紀的海上貿易優勢,直到後來才被崛起的新興海上強權.荷蘭和英國取而代之。
 
  本回的戰利品包括了馬穆魯克王朝的三面王旗,至今仍展示在葡萄牙的托馬爾的基督會院內。
 
  而喪失了印度洋海權使得穆斯林世界受到了嚴重的打擊,直接導致當時最大的阿拉伯國家.埃及馬穆路克王朝的衰敗,八年後被同為穆斯林強權的鄂圖曼帝國攻陷滅亡。
 
  原本前來接任總督職位卻被囚禁的阿爾布克爾克,直到三個月後葡萄牙元帥統領的艦隊抵達才被釋放。
 
  為子報仇後,卸任總督的阿爾梅達在翌年來到非洲好望角,卻在下船補給水源時,被當地土著伏擊而領了便當……



5
-
未登入的勇者,要加入 3 樓的討論嗎?
板務人員: